资治通鉴(吴勉学刊本)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此为宋末元初胡三省音注并撰《辩误》十二卷,明万历时期张一桂吴勉学校正刊本。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 19 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通鉴》采用资料,除正史以外,所采杂史多至二百二十二种。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征淮南,计跨 16 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 1362 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重要的地位。

胡三省自宝祐四年(1256 年)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贾似道门客廖莹中聘其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日后以三十年的岁月为《通鉴》写注 [1] 袁桷《师友渊源录》中说胡三省 “释《通鉴》三十年”。,初稿有 97 卷。南宋末年,在逃难新昌时,将 97 卷《资治通鉴广注》书稿装进木箱,掩埋在村旁的山野里。乱过之后,返回家中,发现书稿全被窃贼盗劫。胡三省毫不气馁,又重新写起,时年已四十六岁,闭门绝客,日夜疾书,“孜孜卫翼,拾遗补误,亦几乎司马氏之忠臣而无负”[2] 袁桷《祭胡梅石间先生》。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公认是对《资治通鉴》的注释最佳者。有学者对胡注《唐纪》部分所引用书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并对其中的佚书进行辑考,发现胡三省光是 〈唐纪〉 即引用 102 位学者之论点,引文超过一万条,可谓旁征博引,还包含大量的佚书,皆远超过司马光的《通鉴考异》[3] 黎启文:《<通鉴>胡注<唐纪>引佚书考》

胡三省另撰有《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是针对史炤的《通鉴释文》三十卷进行订正工作。不过胡三省在注《通鉴》时又有意无意地袭用了史炤《释文》的成果 [4] 王鸣盛称 “胡自揣用力已深,其注足以传世,恨炤先有《释文》,即攮取之,又攻击之,隐善扬恶,用心私取曲,却所不免。”

新注资治通鉴序(胡三省撰)、治平资治通鉴事略、进资治通鉴表、总目

《周纪》五卷
《秦纪》三卷
《汉纪》六十卷
《魏纪》十卷
《晋纪》四十卷
《宋纪》十六卷
《齐纪》十卷
《梁纪》二十二卷
《陈纪》十卷
《隋纪》八卷
《唐纪》八十一卷
《后梁纪》六卷
《后唐纪》八卷
《后晋纪》六卷
《后汉纪》四卷
《后周纪》五卷

《释文辩误》十二卷
释文辩误后序

卷一前题: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充理檢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新安張一桂校正 [5] 第一至第八胡三省题名后刻:「新安張一桂校正」,卷九以后改为「新安吳勉學續校」
資治通鑑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通称司马相公,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世称涑水先生,身后称司马温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胡三省,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浙江台州人,宋元之际史学家。

吴勉学,字肖愚,号师古,安徽歙县平南乡人。明代著名刻书家、藏书家。以 “师古斋” 为刻书堂号。世代业商,官光禄署丞。后弃官专事刻书,为明隆庆、万历间徽州府著名刻坊 “师古斋” 主人。吴氏生平最喜搜集庋藏典籍,尤以刻书著称于世。史称其 “博学多识,家富藏书”,一生致力于藏书和刊刻图书事业。

  • 刊印信息

    明万历时期张一桂吴勉学校正刊本
    *第一至第八胡三省题名后刻:「新安張一桂校正」,卷九以后改为「新安吳勉學續校」。[6] 郭立暄:吴刻初印本卷首有「新安張一桂校正」一行,卷末有「大明萬曆二十年新安吳勉學覆校」一行,后印本均削去。后印本文字大体仍旧,间有校改。 其八卷以前,又每于卷末刻:「大明萬曆二十年新安勉學覆校」。胡三省序后又刻:「新安俞允順督刻」七字。

  • 责任人信息

    北宋 司馬光 撰
    元代 胡三省 注并撰《释文辩误》
    明代  张一桂、吴勉学 校正

  • 行款版式

    二十函一百册。半叶框 21.8x13.7 厘米, 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 白口单黑鱼尾

  • 序文信息

    新注資治通鑑序:旃蒙作噩,冬,十有一月,乙酉,日長至,天台胡三省身之父書於梅磵蠖居
    治平資治通鑑事略
    進資治通鑑表: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內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六百戶食實封一千戶 臣 司馬光上表

    釋文辯誤後序:丁亥春二月辛亥天台胡三省身之父書

  • 版权协议

    CC BY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名

    资治通鉴. 二百九十四卷. 附释文辩误十二卷. 宋. 司马光. 撰. 元. 胡三省注. 明万历时期张一桂吴勉学校正刊本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20.4G

    来源图片或有严重偏色,此归档有简单调色

  • 黑白版文件大小:1.94G

    页面效果欠佳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2
文件质量
2
  yasr-loader
17 回复
  1. fanyanshi
    fanyanshi 说道:

    请问:有没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上海图书馆藏初印本胡注资治通鉴?即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本?

    回复
    • 丛林
      丛林 说道: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标点排印本的特点:
      解放以后‚《资治通鉴》的整理倍受重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成立 “ 标点资治通鉴小组” ‚组织十几位历史
      学家进行标点校勘。1956 年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标点排印本‚即据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
      本‚并参考了前人校勘过的宋、元、明各本。谈到选用胡刻本的原因时‚书前 “ 标点《资治通鉴》说明” 云:
      “ 这个本子有元朝著名学者胡三省的注文‚对于阅读《资治通鉴》有很大帮助;它把司马光的《考异》散注在正文之下而不单独刊行‚阅读起来也比较方便。” 同时将司马光的另一部名著《资治通鉴考异》散置于相
      关的正文之下‚资料全面、翔实‚另附有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以备参阅。迄止 1995 年该书已由中华
      书局重印了第九版‚加上 1997 年的《资治通鉴》(缩印本)‚共计出版 10 个版次。经过 40 余年的不断修
      订‚无论在校勘还是标点方面‚都已臻完善。

      回复
    • 崇鹂
      崇鹂 说道:

      不是有意唱反调,民国涵芬楼的影印书,资源,不古不今,是很难找的,例如《四部丛刊》,这么多年了都没有成套资源。如果是现代出版物的,这种大套影线装书,十年都难,刚出更不可能,除非私人买一套、扫描、免费公开电子版。所以说傅增湘的这部宋刻本,很难的啦。拿《再造·国图绍兴本》《元刻胡注》看看就算了。

      回复
  2. 邐曦霆-行徒
    邐曦霆-行徒 说道:

    另附:《资治通鉴》相关版本(宋元刊本)三种
    此内文件仅限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百度网盘链接: pan.baidu.com/s/1Vr…w?pwd=6666
    提取码:6666

    这个链接已经失效,麻烦未曾先生重新补链,谢谢哈

    回复
  3. guozibaba
    guozibaba 说道:

    引用:《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辩证 施媛
    1、明萬曆二十年新安吴勉學校刻本
    該版本爲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新安吴勉學校刻。此本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有刻工。正文卷端題 “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充理檢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新安張一桂校正”。卷第一至第八胡三省題名後刻 “新安張一桂校正” 一行,卷九後改爲 “新安吴勉學續校”,卷八以前,又每篇之末刻 “大明萬曆二十年新安吴勉學覆校”一行,在胡三省序後又刻 “新安俞允順督刻” 七字。該本字劃端雅,墨色極佳,刊刻頗精。現藏美國國會圖書館。
    張一桂,字稚圭,號玉陽,歙人。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進士,官至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吴勉學亦歙人,字師古,亦家世業商,而勉學獨好藏書刻書。“此蓋一桂校刻未竟勉學承其集故此本在勉學校刻群書中爲獨精,或謂猶在鄱陽胡氏翻本上,非虛語也”。此書乃重刻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興文署刻胡三省音注本,經張一桂、吴勉學先後校勘,其精善又在各種翻刻胡氏本之上。

    回复
  4. 小透明
    小透明 说道:

    一直都觉得书格竟然没有通鉴的资源。深为遗憾。可叹,今天终于补齐这一缺憾。
    之前我下载过,纲目版本,元刻明修本(灰度胶片)
    【纲目版本】(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应该算质量最好,也许是官修的原因,其中有部分读书笔记标注是印刷版的,「书法」这个栏目 我之前从来没注意过,大概只在纲目上提到,很新鲜,但是个人觉得问题就是这本书编的太正经了,比如书中对某个人物,必须要指明要加上 “逆贼” 两个字,每每从纲常伦理去正本溯源,越看越觉得有病,瑕掩过瑜 真可惜。看了几个月就不看了
    【元刻明修本】这本书是我一直在看得,本觉得这个灰度胶片,糟透了,印刷也不清楚,看起来灰蒙蒙的,但是没更好的资源,除非就看 txt 之类的版本,不过,看了几个月后,发现这本书,字体挺舒服的,小字也比一般的黑白版清楚,完全看不清的地方 所占的比例也不高,而且是有手写的读书笔记,比如读到一句,在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的扉页,“万历己丑仲夏,廿四日,重观 时方大旱,人心惶惶 病中无聊 漫揭一过” 别有趣味,另读者恐非一人,文字还有圈记的标识,读来也是很有意思。当然我是用墨水屏读的。。
    【吴勉学刊本】就是本版本,刚下的黑白版,小字很多看不清,这个估计是黑白版的通病,可能要通过调节阈值来解决,有待各位研究,不过与元刻明修本 相比,字体修长一点,倾向明朝体,此外没有读书笔记和圈记,干净的像是没人读过的藏书。但两个版本 的排版是一模一样的。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