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图卷
此《倭寇图卷》(旧题《明仇十洲台湾奏凯图》)。其描绘内容是明代靠海的长江沿岸的官军抗击倭寇的历史。全卷从右至左依次描绘:倭寇的船队出现、登岸、观望形势、掠夺防火、平民逃难、倭寇和明军士兵水上激战、倭寇被歼、明军出阵等内容。此卷现藏于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
东京大学所藏的《倭寇图卷》(此卷)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抗倭图卷》和都是明代的佚名作品,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的时代稍晚。所画是明代靠海的长江沿岸的明代官军抗击倭寇的历史,全画从倭寇来犯到烧杀抢掠,当地民众的流离失舍,官军抗击倭寇到得胜班师。是表现时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历史画卷。此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此晚明的《倭寇图卷》(此卷)与国博藏明初的《抗倭图卷》具有相同的内在结构,且诸多细节相似。可是,它们的风格迥异。《倭寇图卷》上有未名人士的题笺,言《仇十洲台湾奏凯图》,不仅不合该画的主题,而且其典型的晚明风格亦不可能是出于仇英之手。
全卷大致可分为八个部分
倭寇船队出现
图卷的开头部分,在辽阔的海洋中画着三艘船,运用远近法表现距离与时间的经过。船是乘着大约七个人到十个人的平底小型渔船,船尾三个人当中,一个人掌舵,两个人摇橹。船上的人都把头剃成半月形,穿着日式浴衣样的单衣,没有腰带,光脚。船上有一根桅杆,桅杆上挂着一张如同编织席子那样,用竹篾斜编的类似竹席一样的风帆。船上飘着中国式的旗帜,船中的武器有弓箭、长枪、大蓬铲、倭刀。
倭寇登岸
图卷的倭寇登岸部分,画着大小船各一艘,大船的船体造型,是《筹海图编》中大福船的精工绘画版,与《筹海图编》中的大福船不同的是,其船尾没有高耸的尾楼,其桅杆也未见望斗,船帆是像是卷着的类似草席一样的帆,而不像中国特有的折叠式风帆。这应该是日本造船工匠仿制的中国帆船,但是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关系,不能建造一模一样的中国帆船,在船只建造中用其他材料替代或者省略了部分构件。船上没有看到船桨,舱面也没有横梁伸出船舷,但是第二层楼体则明显超出下层的宽度和长度。
观望形式
倭寇上岸以后的活动,画卷中描绘的很生动,有一名倭寇站在另外一名倭寇的肩膀上,撑住长枪,手打凉棚眺望,有的用弓瞄准白色的鸟,有的在头上挥舞双刀,有的张弓待发等,展现倭寇在劫掠作战前的战争准备工作。这个画面中,值得注意的是穿着红衣的倭寇手持火绳枪,不过看画卷中,也就只有这一部分中有火枪,似乎是表示倭寇的火器比例并不高。倭寇手中的武器还有镰型枪、三刃矛、月刀类的长柄大刀、海螺、扇子。其中海螺和扇子,是在战争中作为指挥和传递信号使用。
劫掠放火
图卷的这一部分画面,展现的是倭寇抢掠民居的情况,有的倭寇肩扛步包搬运财物,有的使用扁担,挂上包裹,前后两人抬着。还有的是两人合作肩扛箱子,有的是一个人抱着一个箱子。然后是倭寇用火把点燃房屋。这一部分画卷有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在门口穿蓝色衣服,一手持刀,一手右指,嘴巴微张,如同和门口背包袱的倭寇说话的那名倭寇。手中所持倭刀长度极长,按比例来算,几乎达到他本人身高长度,这是典型的大太刀的长度。再看左边持双刀指挥样的倭寇下面,有一名腰中插着一柄倭刀,刀刃向上,是典型的倭刀携带法。其左边有一名持镰型枪的倭寇,腰中也有同样佩刀。仔细对比两人佩刀长度,持镰型枪的倭寇佩刀要略短于只有佩刀的倭寇。以画工精致度来说,一草一木一片树叶都刻画的颇为详细,这应该是作者特意表现倭刀长度的不同,分别在不同人身上表现打刀、野太刀和大太刀。
平民逃难
图卷这一部分画有男女老友二十三人,鞋帽散乱一地,有长袖的显贵,也有裸体的幼儿,牵着儿童手的妇女,背着孩童的男子,拄着拐杖的老人等。
倭寇与明军的交战
这里的交战是明显的内河水战,双方都使用小型船只。右边是两艘倭寇船,乘员分别是九人和十人,每一艘船内有一个人掌舵,两个人摇橹,一个人手里难者有旗帜的长枪。武器有长枪、弓箭、日本刀。下面的船上有耳脚中箭倒下的,有被箭射入口中的。落入水中的倭寇有七个人,有的正在遭到明朝官兵长枪刺击,有的正在游泳逃走,还有的即将淹死。
明军士兵
这一部分开始是一个骑马的明军士兵,挥动写有报捷二字的旗帜,准备登上拱桥。
整队出发
明军士兵从写有「海防新堡」四个字的城城门,整队出发的的情景,城楼上有两名目送出征队伍。出发的队列除身穿札甲骑马的弓骑兵外,还有身穿写有兵字号衣的普通士兵,从桥头到右,兵种分别是剑盾手或刀 (剑) 盾手、长枪手、斩马刀手、蝎尾勾手,勾兵后面是用八卦符号标识的旗手,其旗帜规制,当为标识队列所用,其后的骑兵中间围绕一名文官服饰的骑马者,此人应为军队的总指挥官。
东大所藏《倭寇图卷》虽然与国博所藏《抗倭图卷》是同一主题的画作,但无论画风还是形式都差别极大,确系并非摹本的关系。须田牧子女史在《再考》中考证了这幅画传入日本的过程,1923 年此图以《倭寇图》之名在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举办的史料展览会上展示,始为学界所知,1930 年黑白照片由古兵书图录刊行会刊行,著名史学家辻善之助先生为其撰写解说文,在文中称此图由东京文求堂主从中国带来日本。辻先生也指出 “该图卷是明代人为纪念惨遭受倭寇之害而所绘之物……台湾奏凯,盖后人妄题,固非得其实……寇民多带日本刀,中有著甲胄者一人,其风姿明示乃画倭寇之物”,1974 年,此画以彩色版进行复制,由史家田中健夫先生(即《倭寇》一书作者)撰写解说文字。在下手头儿收藏的即是这个版本。须田女史通过红外线摄影技术发现,《倭寇图卷》中由远及近驶来的倭寇船上飘扬的旗帜上有(日本)“弘治四年” 字样,即 1558 年,相当于中国嘉靖三十七年。但是仍未能解释这幅画绘制的究竟是哪场战斗。在下个人的考证是从图中 “海防新堡” 这几个字出发,揆诸目前所见史料,比较吻合的是浙江永嘉场(今温州龙湾区永强)抗倭之战。根据《永嘉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七年,倭寇三次入侵永嘉场,均被打退,同年十月,广东按察副使王叔果回乡扫墓,闻听倭寇作乱,又见老城永兴堡破旧不堪,于是上疏请迁建新堡,名为 “永昌堡”。这可能就是海防新堡的来源。当然,是否是此地,还需进一步考证。但此画历史意义之重要,已经自不待言了。(摘自 李夏恩 评论介绍)
2010 年,在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的摄影室对此卷进行红外线拍摄时,从被颜料覆盖的旗帜下发现了新文字。发现的文字包括「弘治四年」、「大明神捷海防天兵」、「粛清海■倭夷」
明史日本传【删除 “明史日本传” 五字】《明史·列传外国三》有云:
–《明史日本传》【《明史·列传外国三》】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仍然无法下载
测试正常。或请说明你选择的下载节点。
如果某节点无法访问,可尝试其它节点
无法下载,
测试正常
《倭寇图卷》中由远及近驶来的倭寇船上飘扬的旗帜上有 “弘治四年” 字样。是指中国明朝年号即: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四年(1491 年)。
弘治也是日本的年号之一。在天文之后,永禄之前。指 1555 年到 1558 年的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奈良天皇、正亲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将军是足利义辉。
差点被楼上带歪了。。。总感觉 1491 年太早了,1558 年差不多了。
现在国内无法下载了
已补充链接
就想知道你们怎么这么优秀,而且都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