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宝谱
宝谱,即皇帝宝玺印谱。此《清代宝谱》由清末民初陶湘辑编。此辑包含:清乾隆十三年定本《乾隆宝谱》(内收清乾隆帝钦定御宝玺印二十五枚,后附匣衍记)、清内府藏古玉印(附汉玉十印)、金轮精舍藏古玉印。此为民国时期陶氏涉园刊朱墨套印本。
从秦始皇一直到秦、汉、魏、晋,都是六玺。后来逐渐增多,到南北朝时的北齐曾经出现一个大的木印,压在公文等文书上,这方印进入御用宝玺的范围,使皇帝御用宝玺成为七方。到唐代是八方,明代的时候是二十四方。
在清朝初期,御用宝玺数量较少,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随着清朝的发展和皇权的逐渐壮大,御用宝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康熙、雍正时期,御用宝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多方。清乾隆十一年,乾隆帝根据《周易》中的「天數二十有五」的记载,将御用宝玺数量钦定为二十五种,希望清王朝至少能传至二十五世。这二十五种印章被后人称为 “清二十五宝”。
这二十五种御用宝玺的排列顺序为:
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 (满文))、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除了一枚「皇帝之寶」为满文外,其余的御用宝玺均为满汉合璧。这二十五方宝玺到晚清一直没有变,一直放在交泰殿里,不管是谁继位,这二十五枚宝玺就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乾隆宝谱(清乾隆十三年敕辑):御制序、目录
宝谱:二十五枚
附录:匣衍记
清内府藏古玉印(清乾隆时期敕辑)
附:汉玉十印
金轮精舍藏古玉印(民国 陶祖光辑)
《金轮精舍藏古玉印》前署:庚午九月玻璃版印 涉園
陶湘,字兰泉,号涉园,江苏武进人。近代实业家、古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以刊印古籍闻名。
“大清嗣天子之寶” 应为 “大清嗣天子寶”,无 “之”。
韩国人这个命名不好,建议用《乾隆宝谱. 清内府藏古玉印. 金轮精舍藏古玉印》命名?或更利于搜索。
这册书,应该是陶湘《百川书屋丛书·续编》之一。不过是不是先有单行本不确定。
看到孔网有一册一模一样的:https://book.kongfz.com/280846/5658965312/
卖 6800 可能还是值的,不过近年也有影印出版了,还值不值这个价钱存疑。
《乾隆宝谱》实际只收录了大名鼎鼎的 “二十五玺”。
《清内府藏古玉印》(汉玉十印)清宫藏历代印章无数,这册子里的很多印都还在,例如第一枚 “武安君” 故宫官网查到现代的钤印图,但鉴定为明伪托。
《金轮精舍藏古玉印》应该是珂罗版,可惜这些印都不知下落了(宣和、大周国宝可能是假货)。倒数第 2 页,那几方汉印魅力无限
是的。这个命名还是依据的封面及书名页。
感谢先生补充相关信息~
“武安君” 故宫官网的应该有两件,这枚伪造的 “武” 字形不对,这枚武安君战国古印明代就著录了在《集古印譜》一对比真伪分明。
“建安君” 故宫也有两件,也是假的,这枚是兽钮的,“安”“建” 的字形跟一般书著录的不一样,这枚有没有真印我是怀疑的
“孝成君印” 是秦印,貌似应该是秦国印,但这枚存疑是否存在。
各式金银铜玉印的造假其实是很难鉴定的,我是很佩服的。但收集这些东西的大兴盛、是中兴之祖文彭之后的事,明中后期逐利造假的风气很严重,又限于明代累世金石之家及罗振玉等都是目验,所以诸谱印章也是姑且信之。不过建国后诸王侯墓葬出土的金玉铜印,倒都是真的,可能有几千枚,加上封泥盖至数十万。金石家递传捐给博物馆的反而假货多。
未曾老師好!如果能將奎章閣本《六家注文選》整理上傳就更好了。可以和日本藏本一起研究。聽說文字有些不同。
未曾老师您好,请问乾隆宝薮之类的印谱有资源吗?
未曾先生发过一册类似的:https://www.shuge.org/meet/topic/13733/
感谢您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