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
此《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由东晋王羲之书(给友人的信札)。此卷包含《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短札内容为回信告知自己的近况、问候友人身体状况并附书赠送友人橘子三百枚。此本约为唐人双勾填墨(押署一并摹)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世的王羲之书法,都会冠上 “帖” 的用语,如今,大概还能看到一、二十种,不过,几乎没有例外,这些都是后人的临摹本。这三幅信札,后来的人将它们分别命名为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帖》、《何如帖》是王羲之写的两封书信,《奉橘帖》原是《何如帖》帖尾附书。流传过程中,《平安帖》失去最后两行,《奉橘帖》则逐渐独立。三帖在明末合裱成卷,并从它处移配欧阳修等人的观款。三帖皆唐人双钩廓填,押署一并摹出 [1]《平安如何》二帖前有萧梁时代鉴书人徐僧权、唐怀充二人的「僧權」、「懷充」押署 。虽为摹本,却为下真迹一等之佳作,可一窥王氏遒逸书风。牵丝映带处锋毫毕现,可见书圣揉合快慢、方圆、提按变化的高超笔法。单字造形富大小、偃仰、开合、欹正之变,无一雷同又互相衬托,深刻展现出创造力。
从公元六世纪的南朝以来,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喜好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由于此类珍贵书迹都收藏在宫禁之中,即使是平民收藏家也不会轻示于人。有时帝王为分送亲信,或是担心真迹观赏过多次会有伤害,常会请人以双勾填墨 [2]“双勾填墨” 又称 “双钩填墨”,原为工笔画画法中的一种技法,简称双钩法,一般为一个部分采用两笔勾勒进行描边封闭,再采用相应的颜色进行填充。 经过演变后,在书画临摹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古籍的书法临摹的精本均采用了双钩法,作品一般称为双钩摹本。 双钩填墨最为接近真迹,保持原本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韵。 的方式将书迹做复制,此三帖即属这类摹本。《宣和书谱》著录时,以第一帖《平安》标目。南宋入高宗御府,有「紹興」诸印。元代经张晏收藏。至明,先在吴县王鏊家中。继归项元汴,后来,张觐宸以重金从项元汴之子玄度处买到,再经明末清初张孝思、张玉裁等递藏,进入乾隆内府,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中部分书法墨迹毁坏的部分,因为年代久远,墨已经脱落了。
平安帖
押署:僧權(存半)
何如帖
押署:察、懷充
奉橘帖
观款
開皇十八年三月廿七日
參軍事學士諸葛穎
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言
釋智果
《平安帖》(4 行 41 字)书体为行书兼草书,其中提到的 “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王耆之(字脩载)。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和挑转折之间,有很多细微的动作,许多的带笔行为以及草书笔法,十分自然而巧丽。大意是:最近都还好。修载来我这里十来天了,大家最近聚了一下。我想明天应当还会都来,不能与你同聚,更加感慨。
《何如帖》(3 行 27 字)书体为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自己近况。其中 “复” 字重复三次,各不相同。大意是:羲之答复:不知道您身体近来怎样?这么晚给您回信,奉告近况。羲之我身体受寒,不太舒服。以后再向您说吧。羲之致。
《奉橘帖》(2 行 12 字)书体为行书,奉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短信。字体大小有变化。大意是:奉送上橘子三百枚。由于还没下霜,所以没有多摘些。
卷后有跋
观款
廬陵歐陽脩、渤海吳中復、安陽韓琦、北海吳奎、舉正曾觀、彭城劉敞、莆陽蔡襄、洛陽陸經、晉昌唐詔、沂國王繹、河南張靖譙、秦玠、河南王益柔、常山宋敏求、成都李大臨、丹楊邵元、癸卯 (1063)正月廿四日同閱
張孝思 跋
潤州嬾逸張孝思則之甫珍藏
玄宰先生容臺集云。項晦夫家藏有王右軍奉橘期小女脩載等□跡。皆項氏之傳貴者。夫不跋卷後而記之於書。其矜重可知。余何幸而獲睹此也耶。敢敬識其歲月云。時戊戌仲秋之八日京口懶逸張孝思
孫承澤 跋
北平孫承澤曾觀
項元汴 跋
宋御府珍祕晉右軍將軍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明嘉靖甲子仲秋哉生魄檇李墨林項元汴鑑賞
张觐宸 跋
萬曆四十七年季冬十有五日以三百金購之項玄度張覲宸識
前隔水有宋徽宗(瘦金体书)题款:晉王羲之奉橘帖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晋末徙居浙江会稽。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太守。擅长楷、行、草书,精研体势,开创妍美典雅的书风,后人尊称为 “书圣”。
捉个小虫,下迹一等应为 “下真迹一等”。
感谢指正~已修订
这个天能下载缺少一个 500MB 的文件
感谢反馈,已补充
绝佳的资料。多谢未曾先生。此图没有包首,我这儿有包首一张,虽非高清,不知道是否有用。如果有需要,请加我微信, [**已隐藏**] .
感谢心意~
不是高清的就算了,即便是高清的(不是官网公布的)我们也无法发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