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辑要
此《农桑辑要》由元代大司农司根据《齐民要术》、《务本新书》等书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全书共七卷,分: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禽鱼、岁用杂事等门类,主要叙述中国北方的农桑技术。此为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藏,元延祐时期刊大字本。
《农桑辑要》是元朝专管农业事务的大司农司所编修的一部农事技术全书。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号召天下崇本抑末,就是以搞好农业生活为经国要务,于是把这部阐明重农要旨和耕作方法的农学著作颁发民间。《农桑辑要》最初修成于元至元十年(1273),当时南宋还未亡,所以书中论述到的作物,以秦岭淮河线为界。此书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版,就补充了临界线以南的作物,例如西瓜、甘蔗、薏苡、藤花、薄荷等,文前皆冠以 “新添” 二字。故此书涉及的农业技术范围,比《齐民要术》更为广泛,进步技术也更为丰富。
此为官修书,不题撰者姓名,但据元刊本及各种史籍记载,孟祺、畅师文和苗好谦等曾参与编撰或修订、补充。根据古代各种官书和有关文献,以《齐民要术》为蓝本,辑录而成。书中引用的农艺著作约三十余种,其中如:《农桑要旨》、《务本新书》、《博闻录》、《士农必用》、《桑蚕直说》等,均已不传。《农桑辑要》刊成后,先后印了一万部散发各地,当时可谓广为流传。因为是官书,历久即销废,以至民间收藏绝少。清代乾隆时修《四库全书》,认为《农桑辑要》已经失传,于是从《永乐大典》农字韵里辑录出来,分成七卷,并由武英殿用活字排印,即通称为武英殿聚珍版本。元刻本《农桑辑要》历经明、清以来六百余年,流传至今已凤毛麟角。据有关记载,有元刻残本一种,只存第二、三、六共三卷,为清季宝应刘氏所藏。此残本据刘氏后人称已毁失,仅留卷二首叶照片一帧,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字体仿宋,似为元至元年间所刻。又见于前人著录的《农桑辑要》,有明初刻本及明张师说辑刊,陈无私订正的《田园经济》丛书本,但原书均未见过。另外明胡文焕所刻的《格致丛书》本,系据元刻重雕,国内有传本。现在通行的本子则多据清乾隆时武英殿聚珍版书重刻的。已知国内仅上海图书馆有藏此书元刊本。
齐民要术有本吗
內閣文書網有本
上图藏本被称为元刻孤本,似乎不确,对比此本确实是元刻,同为一个版本
中华文明以农为本,直至如今。尽管岁月流逝,科技飞速发展,我们仍要面对粮食安全,水稻研发,耕地红线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重视发展农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为辅的二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