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儒家经典之一。此《礼记集说》由元代陈澔集说。全书共十六卷(四十九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其内容为作者汇集前人注释,为《礼记》做训释疏解的著作。其特色是比较简约浅显,利于初学。此为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刊本。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四十九篇 [1]《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集说》是陈澔个人对《礼记》的注解,其特色是 “不废汉唐注疏,兼采宋儒义理之说”,“承诸子之说而有所取舍”,“喜浅近之说”。是宋元人以义理注经的代表作之一。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陈澔《礼记集说》云:“《礼记》者汉唐莫善于郑、孔,而郑注简奥,孔疏典赡,皆不似澔注之浅显。宋代莫善于卫湜,而卷帙繁富亦不似澔注之简便。”(介绍参考)
明代内府刻本就是明代皇家的刻书。作为皇家的刻书,明代内府刻书上承五代、两宋国子监刻书和元代兴文署刻书,下启清代内府(武英殿)刻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府刻书这一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古籍版本领域极为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由于明代内府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由司礼监下属之经厂负责,所以内府所刻之书往往又被称为 “司礼监本” 或者 “经厂本”。(这几种的细微差别可参见 马学良:司礼监经厂与明代内府刻书关系辩证)。此为正统十二年(1447),明英宗敕命司礼监以程朱理学作为去取标准刊刻《五经》、《四书》中的一种。
礼记集说序(陈澔撰)、凡例
卷一:曲礼上第一、曲礼下第二
卷二:檀弓上第三
卷三:檀弓下第四
卷四:王制第五
卷五:月令第六
卷六:曾子问第七、文王世子第八
卷七:礼运第九、礼器第十
卷八:郊特牲第十一、内则第十二
卷九:玉藻第十三、明堂位第十四
卷十:丧服小记第十五、大传第十六、少仪第十七、学记第十八
卷十一:乐记第十九
卷十二:杂记上第二十、杂记下第二十一
卷十三:丧大记第二十二、祭法第二十三、祭义第二十四
卷十四:祭统第二十五、经解第二十六、哀公问第二十七、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孔子闲居第二十九、坊记第三十、中庸第三十一
卷十五:表记第三十二、缁衣第三十三、奔丧第三十四、问丧第三十五、服问第三十六、间传第三十七、三年问第三十八、深衣第三十九
卷十六:投壶第四十、儒行第四十一、大学第四十二、冠义第四十三、昏义第四十四、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射义第四十六、燕义第四十七、聘义第四十八、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前题:陳澔集說
陈澔(1260 年-1341 年),字可大,号云住(一说:云庄、云在)、北山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元代至顺年间,陈澔在都昌县城创办云住书院并讲学其中,又称经归书院。人称经归先生。陈澔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礼记集说》,乃明清两代学校、书院,私塾的 “御定” 课本,科考取士的必读之书。
宋元學案卷八十三:“陳澔,字可大,號雲莊,又號北山,東齋先生大猷子。於宋季不求聞達,博學好古,有《禮記集說》行於世,學者稱為雲莊先生。年八十有二卒。” 明清學者稱陳氏為雲莊先生。四庫即著錄其書為《雲莊禮記集說》。
在《儒藏精華編禮記集說校點說明》中,虎維鐸據明代方志資料認為陳澔字 “雲住”,而非 “雲莊” 。關於陳澔的字號,目前仍存有爭議。上海古籍 2016 金曉東點校本前言中有簡單介紹。
好像根据李才栋、张海亮等人对于陈澔生平的考证,确认做「雲住」
多謝告知。
方才讀到一篇文章,才知道雲住之號,在清初即有所傳布。“曾王孫 (1624-1699) 描述都昌縣文風人物,以「馮厚齋之理學,陳雲住之經義,江丞相之忠節」三者並稱”(劉柏宏,永樂朝之前陳澔《禮記集說》的傳播及其相關問題探論 2018)。
在文獻中,陳澔及其著作更多地被稱引為 “雲莊” 以及 “雲莊集說”。如在《經義考》,《宋元學案》,《四庫提要》中。介紹中或可通過引用其中一種對陳澔及此書的介紹,來交代 “雲莊” 這一或許並不準確但曾被廣泛使用的名號。
可惜 经解第二十六 还是有缺文
文件较大或可由百度网盘转存
pan.baidu.com/s/1kS…A?pwd=6666
先生,趁此機會,請問能把內閣文庫的書集傳也一起整理出來嗎?小子冒昧,萬分感謝!
啊。这个《書集傳》我没发布啊?忘记了
早已归档的,忘了发布
你可暂时由此下载
pan.baidu.com/s/1F0…Q?pwd=6666
謝謝先生~現在就差周易程朱傳了!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