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晋书》是唐代官修史书之一,由房玄龄等奉敕编纂。全书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此为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附考证)本,另附音义三卷。

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而实际上则多达二十余家,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 “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 年)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此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 年)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写成。《晋书》包括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晋书》的内容,包含西晋、东晋以及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 “十六国” 的历史。

清朝乾隆时开四库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正史类原已有二十一部,遂将最新刊行的《明史》、几被废弃的《旧唐书》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一并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 “钦定二十四史”。清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武英殿将 “钦定二十四史” 汇刻成书,这便是对近代影响极大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目录

卷一:帝纪第一:宣帝
卷二:帝纪第二:景帝、文帝
卷三:帝纪第三:武帝
卷四:帝纪第四:惠帝
卷五:帝纪第五:怀帝、愍帝
卷六:帝纪第六:元帝、明帝
卷七:帝纪第七:成帝、康帝
卷八:帝纪第八:穆帝、哀帝、海西公
卷九:帝纪第九:简文帝、孝武帝
卷十:帝纪第十:安帝、恭帝
卷十一:志第一:天文上
卷十二:志第二:天文中
卷十三:志第三:天文下
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
卷十六:志第六:律历上
卷十七:志第七:律历中
卷十八:志第八:律历下
卷十九:志第九:礼上
卷二十:志第十:礼中
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下
卷二十二:志第十二:乐上
卷二十三:志第十三:乐下
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职官
卷二十五:志第十五:舆服
卷二十六:志第十六:食货
卷二十七:志第十七:五行上
卷二十八:志第十八:五行中
卷二十九:志第十九:五行下
卷三十:志第二十:刑法
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宣穆张皇后、景怀夏侯皇后、景献羊皇后、文明王皇后、武元杨皇后、武悼杨皇后、左贵嫔、胡贵嫔、诸葛夫人、惠贾皇后、惠羊皇后、谢夫人、怀王皇太后、元夏侯太妃)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元敬虞皇后、豫章君、明穆庾皇后、成恭杜皇后、章太妃、康献褚皇后、穆章何皇后、哀靖王皇后、废帝孝庾皇后、简文宣郑太后、简文顺王皇后、孝武文李太后、孝武定王皇后、安德陈太后、安僖王皇后、恭思褚皇后)
卷三十三:列传第三:王祥、郑冲、何曾、石苞
卷三十四:列传第四:羊祜、杜预
卷三十五:列传第五:陈骞、裴秀
卷三十六:列传第六:卫瓘、张华
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宗室(司马孚、司马权、司马泰、司马绥、司马遂、司马逊、司马睦、司马陵)
卷三十八:列传第八:宣五王、平原王干、琅邪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风王骏、梁王肜、文六王、齐献王攸、城阳哀王兆、辽东悼惠王定国、广汉殇王广德、乐安平王鉴、燕王机、司马永祚、乐平王延祚
卷三十九:列传第九:王沈、荀𫖮、荀勖、冯𬘘
卷四十:列传第十:贾充、郭彰、杨骏
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魏舒、李憙、刘寔、高光
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王浑、王濬、唐彬
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山涛、王戎、郭舒、乐广
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郑袤、李胤、卢钦、华表、石鉴、温羡
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刘毅、程卫、和峤、武陔、任恺、崔洪、郭奕、侯史光、何攀
卷四十六:列传第十六:刘颂、李重
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傅玄
卷四十八:列传第十八:向雄、段灼、阎缵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阮籍、嵇康、向秀、刘伶、谢鲲、胡毋辅之、毕卓、王尼、羊曼、光逸
卷五十:列传第二十:曹志、庾峻、郭象、庾纯、秦秀
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皇甫谧、挚虞、束皙、王接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十二:郤诜、阮种、华谭、袁甫
卷五十三:列传第二十三:愍怀太子
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陆机
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夏侯湛、潘岳、张载
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六:江统、孙楚
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罗宪、滕修、马隆、胡奋、陶璜、吾彦、张光、赵诱
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周处、周访
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汝南文成王亮、楚隐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孝献王越
卷六十:列传第三十:解系、孙旗、孟观、牵秀、缪播、皇甫重、张辅、李含、张方、阎鼎、索靖、贾疋
卷六十一:列传第三十一:周浚、成公简、苟晞、华轶、刘乔
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刘琨、祖逖
卷六十三:列传第三十三:邵续、李矩、段匹䃅、魏浚、郭默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武十三王、元四王、简文三子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王导
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刘弘、陶侃
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温峤、郗鉴
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顾荣、纪瞻、贺循、杨方、薛兼
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刘隗、刁协、戴若思
卷七十:列传第四十:应詹、甘卓、邓骞、卞壸、刘超、锺雅
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孙惠、熊远、王鉴、陈𫖳、高崧
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郭璞、葛洪
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庾亮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十四:桓彝、徐宁
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王湛、荀崧、范汪、刘惔
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王舒、王廙、虞潭、顾众、张闿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陆晔、何充、褚翜、蔡谟、诸葛恢、殷浩
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孔愉、丁潭、张茂、陶回
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谢尚、谢安
卷八十:列传第五十:王羲之、王献之、许迈
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王逊、蔡豹、羊鉴、刘胤、桓宣、朱伺、毛宝、刘遐、邓岳、朱序
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陈寿、王长文、虞溥、司马彪、王隐、虞预、孙盛、干宝、邓粲、谢沈、习凿齿、徐广
卷八十三:列传第五十三:顾和、袁瑰、江逌、车胤、殷𫖮、王雅
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王恭、庾楷、刘牢之、殷仲堪、杨佺期
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五:刘毅、诸葛长民、何无忌、檀凭之、魏咏之
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张轨等
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凉武昭王
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孝友(李密、盛彦、夏方、王裒、许孜、庾衮、孙晷、颜含、刘殷、王延、王谈、桑虞、何琦、吴逵)
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忠义(嵇绍从子嵇含、王豹、刘沉、麹允、焦嵩、贾浑、王育、韦忠、辛勉、刘敏元、周该、桓雄、韩阶、周崎、易雄、乐道融、虞悝、沈劲、吉挹、王谅、宋矩、车济、丁穆、辛恭靖、罗企生、张祎
卷九十:列传第六十:良吏(鲁芝、胡威、杜轸、窦允、王宏、曹摅、潘京、范晷、丁绍、乔智明、邓攸、吴隐之)
卷九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儒林(范平、文立、陈邵、虞喜、刘兆、氾毓、徐苗、崔游、范隆、杜夷、董景道、续咸、徐邈、孔衍、范宣、韦𫍲、范弘之、王欢)
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文苑(应贞、成公绥、左思、赵至、邹湛、枣据、褚陶、王沈、张翰、庾阐、曹毗、李充、袁宏、伏滔、罗含、顾恺之、郭澄之)
卷九十三:列传第六十三:外戚(羊琇、王恂、杨文宗、羊玄之、虞豫、庾琛、杜乂、褚裒、何准、王濛、王遐、王蕴、褚爽)
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隐逸(孙登、董京、夏统、朱冲、范粲、鲁胜、董养、霍原、郭琦、伍朝、鲁褒、氾腾、任旭、郭文、龚壮、孟陋、韩绩、谯秀、翟汤、郭翻、辛谧、刘𬴊之、索袭、杨轲、公孙凤、公孙永、张忠、石垣、宋纤、郭荷、郭瑀、祈嘉、瞿硎先生、谢敷、戴逵、龚玄之、陶淡、陶潜)
卷九十五:列传第六十五:艺术(陈训、戴洋、韩友、淳于智、步熊、杜不愆、严卿、隗炤、卜珝、鲍靓、吴猛、幸灵、佛图澄、麻襦、单道开、黄泓、索𬘘、孟钦、王嘉、僧涉、郭黁、鸠摩罗什、昙霍、台产)
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烈女(羊耽妻辛氏、杜有道妻严氏、王浑妻钟氏、郑袤妻曹氏、愍怀太子妃王氏、郑休妻石氏、陶侃母湛氏、贾浑妻宗氏、梁纬妻辛氏、许延妻杜氏、虞潭母孙氏、周𫖮母李氏、张茂妻陆氏、尹虞二女、荀崧小女荀灌、王凝之妻谢氏、刘臻妻陈氏、皮京妻龙氏、孟昶妻周氏、何无忌母刘氏、刘聪妻刘氏、王广女、陕妇人、靳康女、韦逞母宋氏、张天锡妾阎氏薛氏、苻坚妾张氏、窦滔妻苏蕙、苻登妻毛氏、慕容垂妻段氏、段丰妻慕容氏、吕纂妻杨氏、李玄盛后尹氏)
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四夷、东夷、夫余国、马韩、辰韩、肃慎氏、倭人、裨离等十国;西戎、吐谷浑、焉耆国、龟兹国、大宛国、康居国、大秦国;南蛮、林邑、扶南;北狄、匈奴
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王敦、桓温
卷九十九:列传第六十九:桓玄、卞范之、殷仲文
卷一百:列传第七十:王弥、张昌、陈敏、王如、杜曾、杜弢、王机、祖约、苏峻、孙恩、卢循、谯纵
卷一百一:载记第一:刘元海
卷一百二:载记第二:刘聪
卷一百三:载记第三:刘曜
卷一百四:载记第四:石勒上
卷一百五:载记第五:石勒下
卷一百六:载记第六:石季龙上
卷一百七: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卷一百八:载记第八:慕容廆
卷一百九:载记第九:慕容皝
卷一百十:载记第十:慕容儁
卷一百十一:载记第十一:慕容𬀩、慕容恪、阳骛、皇甫真
卷一百十二:载记第十二:苻洪、苻健、苻生、苻雄、王堕
卷一百十三:载记第十三:苻坚上
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卷一百十五:载记第十五:苻丕、苻登
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姚弋仲、姚襄、姚苌
卷一百十七:载记第十七:姚兴上
卷一百十八:载记第十八:姚兴下
卷一百十九:载记第十九:姚泓
卷一百二十:载记第二十:李特、李流
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
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吕光、吕纂、吕隆
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慕容垂
卷一百二十四:载记第二十四: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慕容云
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乞伏国仁、干归、炽磐、冯跋
卷一百二十六:载记第二十六:秃发乌孤、利鹿孤、傉檀
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慕容德
卷一百二十八:载记第二十八:慕容超
卷一百二十九:载记第二十九:沮渠蒙逊
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赫连勃勃

晋书音义:上中下三卷

前题 [1] 唐太宗李世民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 “御撰”。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房玄龄(579 年-648 年 8 月 18 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唐朝初年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于武英殿刻印书籍,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 “武英殿刻本”(简称 “殿本”)之由来。

  • 刊印信息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 责任人信息

    唐代 房玄龄 等人 [2]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拟订修史体例:敬播;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合著

    清代 何超 撰音义三卷

  • 行款版式

    三十册。半叶框 22.6 x 15.1 厘米,十行行二十一字, 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上方记:乾隆四年校刊

  • 钤印信息

    愚齋圖書舘藏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晋书. 一百三十卷. 附音义三卷. 唐. 房玄龄撰.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9.07G
  • 黑白版文件大小:491M
  • 相关版本补充

    二十四史.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Average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3
文件质量
3
  yasr-loader
11 回复
  1. 慈山
    慈山 说道:

    感谢未曾老师的分享!看到未曾老师还归档有哈佛的其他武英殿本,冒昧咨询是否日后会归档齐全?国图的本子实不如此本美观,再次感谢!

    回复
    • 未曾
      未曾 说道: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的武英殿刊本二十四史,仅有
      三国志、晋书、隋书、明史
      后面应该会把隋书归档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