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岳英灵集
此《河岳英灵集》由唐代殷璠编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选录盛唐开元二年至安史之乱前夕(天宝十二年)约四十年间二十四位诗人(包括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的诗文约二百三十首,各附每人评语。此为明崇祯元年毛氏汲古阁刊《唐人选唐诗》本。
此书是天宝末年,丹阳进士殷璠编选的。由于殷璠本人仕途不顺,遭际落魄,他特别青睐怀才不遇、沉沦下僚的诗人。《河岳英灵集》是被认为最能代表盛唐诗歌理想的诗选,盛唐诗坛重要人物基本入选其中。虽然而这个时间正与杜甫创作前期重合。杜甫当时诗歌创作数量也不少,很遗憾却没有引起诗坛和殷璠的注意。
此书论诗标举 “风骨”、“兴象”,提出了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等重要文学理论观点。书前自序记:
……粵若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
《河岳英灵集》宋本作二卷,自嘉靖本开始则分为三卷。其中汲古阁《唐人选唐诗》本是明代最晚刊印的版本,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版本之一。
河岳英灵集序(殷璠撰)
夫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有雅體、野體、鄙體、俗體。編紀者能審鑒諸體,委詳所來,方可定其優劣,論其取捨。至如曹、劉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並側,或十字俱平,而逸駕終存。然挈瓶膚受之流,責古人不辯宮商徵羽,詞句質素,恥相師範。於是攻異端,妄穿鑿。理則不足,言常有餘,都無興象,但貴輕艷。雖滿篋笥,將何用之?自蕭氏以還,尤增矯飾。武德初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景雲中頗通遠調。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寔由主上惡華好朴,去偽從真,使海内詞場,翕然尊古,南風周雅,稱闡今日。璠不揆,竊嘗好事,願刪略群才,贊聖朝之美。爰因退跡,得遂宿心。粵若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詩二百三十四首,分為上中下卷。起甲寅,終癸巳。論次於敘,品藻各冠篇額。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無取焉。
集论、姓氏总目
卷上目录、卷上:常建十五首、李白十三首、王维十五首、刘慎虚十一首、张谓六首、王季友六首、陶翰十一首、李颀十四首、高适十三首
卷中目录、卷中:岑参七首、崔颢十一首、薛据十首、綦毋潜六首、孟浩然六首、崔国辅十三首、储光羲十二首、王昌龄十六首、贺兰进明七首
卷下目录、卷下:崔曙六首、王湾八首、祖咏六首、卢象七首、李嶷五首、阎防五首
毛晋跋
卷前题:唐丹陽進士殷璠集
殷璠,丹阳人,唐代人物。 进士出身。曾任文学职,不久辞官归隐,专心著作。其余事迹失考。著有《河岳英灵集》。另有《丹阳集》,已佚。
汲古阁是明末清初文人毛晋的藏书楼和书籍出版处,收藏书籍达八万四千册,毛晋亦以 “汲古阁” 为自己的堂号。按清同治年间的《苏州府志》汲古阁位于常熟迎春门外七里桥。毛晋去世后,其五子毛扆(号汲古后人)继承父业。汲古阁现已不存,宅基地属沙家浜镇曹浜村 [1] 张玉俊,寻访汲古阁,苏州杂志,2003 年 06 期 。
感謝未曾先生發布此書。
幾處誤字和說明:
诗文约二百三十首
一點補充:自序為” 詩二百三十四首 “。現存各本皆收詩二百三十首。四庫提要指出有些詩在評論中出現篇名,但集中未收。因此 “可能是因流傳過程中有所脫漏” 參見傅璇琮李珍華《河嶽英靈集研究》
然挈瓶庸受之流
庸當為膚
責古人不辯宮商征羽
征當為徵
𨳩元十五年後
𨳩為开
分為上下卷
此本序中原文為 “上中下”
綸次於敘
綸當為論
此哈佛藏本自序後的集論,缺失了前半部分。國圖所藏的崇禎元年刊本則不缺。內閣文庫公布的兩種,一標為崇禎元年本,一標為清印本,皆無此集論。《河嶽英靈集研究》集論後有校語:“按論二百余字,汲本毛本皆不載,何校抄補”。可見毛晉的崇禎元年刊本的後印本,毛扆康熙間的重校本,或為版面損毀所以抽去,或為其他原因,皆無此集論版頁。僅存半版的哈佛藏本或為此一過渡期的版本。由此或可推知哈佛本應非初印本。
感谢先生修正补充相关材料
整理前我也参照对比了这几个本子
我个人感觉的哈佛和国图的本子都为初印本,哈佛的集论半叶应该是藏存损坏,可见后面的页面修复痕迹。
之所以最后选了哈佛的本子,是因为较内阁本早印,国图本为灰度
确实,哈佛藏本集论所缺半页用纸明显较其余页面为新,界栏较所存半页更细,当为损坏后补页。同意先生判断。
此书论诗标举” 风骨 “、” 兴象 “,提出了
未曾先生,引号看着好奇怪,应该是反了吧
感谢,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