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武英殿本)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 “前四史” 之一。全书共六十五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由刘宋时裴松之注。此为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附考证)本。

《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发生后开始,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为止,也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九十六年的历史。全书原共分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叙录一卷,后来叙录一卷缺失。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三国志》虽然被后世称为 “志”,但是其实全书完全是按人物排列的本纪和列传,没有任何如地理、经济、典章制度等的志书或表的内容。

东汉以来,受经学简化风气的影响,史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崇尚简约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内容简略的《三国志》。陈寿治学严谨,收集来的材料凡是觉得可疑的,宁肯不用。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魏、蜀、吴三书很少重复,然南朝宋文帝认为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介绍参考

清朝乾隆时开四库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正史类原已有二十一部,遂将最新刊行的《明史》、几被废弃的《旧唐书》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一并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 “钦定二十四史”。清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武英殿将 “钦定二十四史” 汇刻成书,这便是对近代影响极大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上三国志注表、目录

魏志

卷一(魏志一:武帝纪)
卷二(魏志二:文帝纪)
卷三(魏志三:明帝纪)
卷四(魏志四:三少帝纪)
卷五(魏志五:后妃传)
卷六(魏志六:董二袁刘传)
卷七(魏志七:吕布张邈臧洪传)
卷八(魏志八:二公孙陶四张传)
卷九(魏志九:诸夏侯曹传)
卷十(魏志十:荀彧荀攸贾诩传)
卷十一(魏志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卷十二(魏志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卷十三(魏志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卷十四(魏志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
卷十五(魏志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卷十六(魏志十六:任苏杜郑仓传)
卷十七(魏志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卷十八(魏志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卷十九(魏志十九:任城陈萧王传)
卷二十(魏志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卷二十一(魏志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
卷二十二(魏志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
卷二十三(魏志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
卷二十四(魏志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
卷二十五(魏志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卷二十六(魏志二十六:满田牵郭传)
卷二十七(魏志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卷二十八(魏志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钟传)
卷二十九(魏志二十九:方技传)
卷三十(魏志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

蜀志

卷三十一(蜀志一:刘二牧传)
卷三十二(蜀志二:先主传)
卷三十三(蜀志三:后主传)
卷三十四(蜀志四:二主妃子传)
卷三十五(蜀志五:诸葛亮传)
卷三十六(蜀志六:关张马黄赵传)
卷三十七(蜀志七:庞统法正传)
卷三十八(蜀志八:许麋孙简伊秦传)
卷三十九(蜀志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卷四十(蜀志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卷四十一(蜀志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
卷四十二(蜀志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卷四十三(蜀志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
卷四十四(蜀志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
卷四十五(蜀志十五:邓张宗杨传)

吴志

卷四十六(吴志一:孙破虏讨逆传)
卷四十七(吴志二:吴主传)
卷四十八(吴志三:三嗣主传)
卷四十九(吴志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五十(吴志五:妃嫔传)
卷五十一(吴志六:宗室传)
卷五十二(吴志七:张顾诸葛步传)
卷五十三(吴志八:张严程阚薛传)
卷五十四(吴志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卷五十五(吴志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卷五十六(吴志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
卷五十七(吴志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卷五十八(吴志十三:陆逊传)
卷五十九(吴志十四:吴主五子传)
卷六十(吴志十五:贺全吕周钟离传)
卷六十一(吴志十六:潘濬陆凯传)
卷六十二(吴志十七:是仪胡综传)
卷六十三(吴志十八:吴范刘惇赵达传)
卷六十四(吴志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卷六十五(吴志二十:王楼贺韦华传)

前题:晉著作郎巴西中正安漢陳壽撰 宋太中大夫國子博士聞喜裴松之注
三国志(武英殿本)
陈寿(233 年-297 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东晋、刘宋时期的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 “史学三裴” 之称。

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于武英殿刻印书籍,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 “武英殿刻本”(简称 “殿本”)之由来。

  • 刊印信息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 责任人信息

    西晋 陈寿 撰

    南朝刘宋 裴松之 注

  • 行款版式

    十四册。半叶框 22.6 x 15.1 厘米,十行行二十一字, 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上方记:乾隆四年校刊
    全书有朱墨点批

  • 序文信息

    上三国志注表: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書侍郎西鄉侯臣裴松之上

  • 钤印信息

    許乃普印、愚齋圖書舘藏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三国志. 六十五卷. 附考证. 晋. 陈寿撰. 裴松之注.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3.89G
  • 黑白版文件大小:256M
  • 更新记录

    2022 年 9 月 7 日: 更新  文件为高清+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Average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4
文件质量
5
  yasr-loader
17 回复
    • guozibaba
      guozibaba 说道:

      据《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 2 史部》325 页:兹本书眉有阙名朱笔过录钱氏批语,多以 “钱按”、“钱云” 起首,书甚工。按,清代批校《三国志》较著者,有钱陆灿、钱孙保二人,疑阙名所过录或二者其一。
      另,据上书,此书缺吴志二十卷之考证、考证跋语、校刊职明。
      另,还有个印章:許氏滇翁所藏,朱文長方,在吳志最後一頁。徐乃普,号滇生。

      回复
  1. 烈阳
    烈阳 说道:

    满清的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丑陋的,价值也是最低的。以 天 这个字为例,所有的版本和正常的天字都是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唯有他妈的满清杂碎的版本是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奴役思想在作祟。所以满清的版本排版看上去阴阳怪气丑陋不堪。

    回复
    • 未曾
      未曾 说道:

      主要看分辨率,DPI 类似于一个比例尺,可以随意更改。
      哈佛原大设置为 DPI300,即为物理尺寸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