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大唐西域記卷本

2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6年5月4日

book info

撰於2016年5月4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大唐西域記卷本

此卷本《大唐西域記》為唐玄奘法師自長安前往印度求佛經的旅行見聞,回到大唐後奉太宗旨意整理成。全書共十二卷,主要內容記述七世紀中亞各國及印度的佛教等的狀況、歷史、地理、文化、社會、風俗等。此紺紙金銀交替寫本,約書寫於12世紀,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套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品原為流傳到中尊寺的紺紙金銀文字大藏經中的經卷,屬於著名藤原清衡發願的「大藏經」的一部分。最初有5000餘卷,於天治3年(1126年)中尊寺立寺供奉時,收納於此寺中,別名「中尊寺經」更為人們所熟悉。封面用金銀泥書有寶相華文,書卷名在雙線框中用金字書有「西域記卷第八」等。各卷的襯頁上都用金銀泥繪有華麗的釋迦說法圖。在紺色紙上銀線所勾邊界中以金銀雙色換行交替書寫經文,各卷筆跡均不相同,第1卷卷首可見于志寧、敬播的序文。軸首為鍍金唐花字撥形(bachigata),提紐也殘留有部分原貌。此品是研究唐代佛教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的重要史料。

大致目錄

大唐西域記序(于志寧撰)、大唐西域記序(敬播撰)

卷一:三十四國
卷二:三國
卷三:八國
卷四:十五國
卷五:六國
卷六:四國
卷七:五國
卷八:摩揭陁國(上)
卷九:摩揭陁國(下)
卷十:十七國
卷十一:廿三國
卷十二:二十二國

每卷前有泥金畫像一幅
da-tang-xi-yu-ji-juan-ben10

文件夾內還附:玄奘三藏像 一幅
da-tang-xi-yu-ji-juan-ben11
本圖(圖片大小:7061x15890像素)描繪的是身負塞滿經典典籍的笈,穿着綁腿踏着草鞋的游僧。僧人打扮的上部蓋有大型的圓形笠,香爐從此處垂下。僧人脖子上戴着骷髏串成的項鍊,腰上配刀,右手執佛塵,左手持經卷,舉步向前。背景繪有綿延的山嶺。據說這樣的姿態,表現的是為了求法從中國越過中亞的沙漠抵達印度,並在印度各地巡遊終於獲得諸多經卷並將其帶回中國的玄奘三藏之姿。玄奘三藏的畫像,除了此類旅行之姿外,還有手持被稱為梵筐的印度式折本經典的立像,以及端坐於禮盤上的坐像,共3種,本圖是現存的玄奘像的代表性優秀作品。畫像中眼鼻及口唇處纖細的描寫,栩栩如生,肌膚部分的輪廓線條採用褐色,沿着線條施有同色系的淡色暈染表現出立體感的描寫手法,衣服及笈等主要部分採用綠、群青、褐色等冷色系的色彩,多用白色的纖細色彩圖案及對細節部分的描寫等特點,可謂是深刻地反映了與宋至元時期佛畫、特別是製作於中國寧波舶至日本的一系列佛畫相通樣式的作品例。(此為絹本着色,約繪製於14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文件名:玄奘三藏像.絹本着色.14336X31744像素.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文件格式:JPG高清
文件夾大小:70.3M

下載鏈接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外紀類。

玄奘(602年-664年),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紺紙金泥,指用金泥書寫經文或繪佛菩薩等像於紺紙上。其材料,或以銀泥代替金泥。紺紙為青而含赤色之紙。除紺紙外,尚有紫、黃、赤、白等色之紙。此類以金泥書寫經文、繪製佛像之作法,起源不詳,然依佛祖統紀卷三十七,梁朝中大通三年(531)、五年及中大同元年(546)等條,皆有金字經,故可知以金泥寫經之時代頗早,而當時所用之紙雖不詳,然或依金字之對照而選配顏色。此法乃為表現莊嚴華麗,故非應用於一般之寫經,而多用於為祈願而寫經(願經)之類。

本站另有宋刻本《大唐西域記》可供參閱.

註:內PDF文件包含分卷書籤。文件夾包含兩種格式:由於長卷不便於瀏覽,PDF文件將圖片切割為方便閱讀的頁面。JPG格式為完整長卷樣式。各卷均為紺紙金銀交替寫本(約書寫於12世紀)。
--
文件夾:大唐西域記.12卷.唐.玄奘著.12世紀紺紙金銀交替書寫.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文件格式:PDF高清+JPG高清
文件大小:778M

直接下載

評論

  1. 「玄奘三藏像.絹本着色.14336X31744像素.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鏈接失效了哦

  2. 匿名

    稟格主大人:鏈接丟失,能否補上

  3. 子康

    中尊寺經本《大唐西域記》第九卷闕如

    摩揭陀王召而命曰:「吾今方遠逰,將有所委,爾冝悉心,慎終其事。彼欝頭藍仙,宿所崇敬,時至來飯,如我所奉。」勑誡既已,便即巡覧。小女承@1@旨,瞻候如儀,大仙至已,捧而置座。欝頭藍子既觸女人,起欲界染,退失神通,飯訖言歸,不得虛逰。中心愧恥,詭謂女曰:「吾比脩道業,入定怡神,淩虛往來,略無暇景,國人願覩,聞之久矣。然先達垂訓,利物為務,豈守獨善,忘其兼濟?今欲從門而出,履地而往,使夫覩見之徒,咸蒙福利。」王女聞已,宣告遠近。是時人以心竸,灑掃衢路,百千萬衆,佇望來儀。欝頭藍子歩自王宮,至彼法林,宴坐入定,心馳外境,棲林則烏鳥嚶囀,臨池乃魚鼈諠聲,情散心亂,失神廢定。乃生忿恚,即發惡願:「願我當來為暴惡獸,狸身鳥翼,搏食生類,身廣三千里,兩翅各廣千五百里,投林噉諸羽族,入流食彼水生。」發願既已,忿心漸息,勤求頃之,復得本定。不久命終,生第一有天,壽八萬劫。如來記之,天壽畢已,當果昔願,得此弊身。從是流轉惡道,未期出離。

    莫訶河東入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居勿反)吒播陀山,(唐言雞足。)亦謂窶盧播陀山。(唐言尊足。)高巒峭嶮極深,壑洞無涯,山麓谿㵎,喬林羅谷,岡岑嶺嶂,繁草被巖,峻起三峯,傍挺絕崿,氣將天接,形與雲同。其後尊者大迦葉波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摩訶迦葉波者,聲聞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如來化緣斯畢,垂將涅槃,告迦葉波曰:「我扵曠劫,勤脩苦行,為諸衆生,求無上法,昔所願期,今已果滿。我今將欲入大涅槃,以諸法藏,囑累扵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墜。姨母所獻,金縷袈裟,慈氏成佛,留以傳付。我遺法中諸脩行者,@2@【注。此脫漏,依據寬永刊本補入。】

    第十一卷闕如

    阿轝荼國,【注。轝,輿也。寬永刊本作畚。阿畚荼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無大君長,役屬信度國。圡冝稼穡,宿麥特豊,花果少,草木踈。氣序風寒,人性獷烈。言辝朴質,不尚學業,然扵三寳守@3@心淳信。伽藍二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所,並塗灰外道也。城東北不遠,大竹林中,伽藍餘趾,是如來昔扵此䖏聽諸比丘著亟縛屣。(唐言靴。)傍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百餘尺。其傍精舍,有青石立佛像,每至齋日,或放神光。次南八百餘歩,林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昔日止此,夜寒,乃以三衣重覆,至明旦,開諸比丘著複納衣。此林之中有佛經行之䖏。又有諸窣堵波,鱗次相望,並過去四佛坐䖏也。其窣堵波中有如來髮、爪,每至齋日,多放光明。從此東北行九百餘里,至伐剌拏國。(西印度境。)

    伐剌拏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居人殷盛,役屬迦畢試國。地多山林,稼穡時播。氣序微寒,風俗獷烈。性急暴,志鄙弊。語言少同中印度。邪正兼崇,不好學藝。伽藍數十,荒圯已多,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大乘法教。天祠五所,多塗灰外道也。城南不遠有故伽藍,如來在昔扵此說法,示教利喜,開悟含生。其側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䖏。聞諸圡俗曰:從此國西接稽畺那國,居大山川間,別立主,無大君長。多羊、馬,有善馬者,其形姝大,諸國希種,隣境所寳。復此西北,踰大山,涉廣川,歴小城邑,行二千餘里,出印度境,至漕矩吒國(亦謂漕國。)

    大唐西域記卷第十一
    @4@

    讀者祥之。

  4. 騁懷

    此圖只能說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但可以說毫無歷史價值。玄奘又不是密教僧人,怎麼可能掛骷髏項圈?

  5. 圖一醉

    格主,可有《瓮牖閒評》

  6. 老雕

    看了玄奘三藏像的高清大圖才發現,玄奘法師脖項之上竟然帶着一串小動物的骷髏,不知是何種生物的?而且腰下配的應該不是劍而是是唐刀吧?劍鞘華美。

    • 妙可

      傳說之一,玄奘到流沙河的時候,就被沙和尚砍了頭,如此輪迴九世,九個骷髏頭做成渡船度過流沙河。也就是說只能自己度自己。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