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栏背景元素图为明成祖、世宗坐像轴局部 (下载)

永乐大典·零本专题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仅存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藏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 “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过程召集 147 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 年),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 “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 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 2169 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 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 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 22877 卷,目录 60 卷,成书 11095 册 [1] 主要有两种说法:《明太宗实录》卷 73 云:“书(指《大典》)凡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一万一千九百五本”;姚广孝等在《进 〈永乐大典〉 表》中说:《永乐大典》(正文)22877 卷,凡例与目录 60 卷,装成 11095 册。第二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而第一种说法可能是针对稿本而言的。。(介绍参考

类书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从许多种古籍中辑录某些章句、片段甚至是全书,或分门别类、或按字顺加以编纂而成,目的是为了便于查检和使用,从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但更恰当地说,类书是百科资料汇编。

我国编纂类书的做法可追溯到三国时的曹魏。曹操次子曹丕代汉称帝后(魏文帝时期),诏令文士们集五经群书,以分类辑录的方法编纂一部类书。全书共分四十多部,每部数十篇,共一千多篇,总共八百多万字。由于该书供皇帝阅读,故称为 “皇览”。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

自此以后,类书的编纂盛行于唐、宋各代。其中唐代著名的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四大类书,宋代著名的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四大类书。(介绍参考

历代类书的编排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按类别编排,大多数类书采用这种编排方式,但分类方法各不相同;第二大类是按韵目编排,《永乐大典》就是采用这种编排方式进行编纂的。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2]《明太宗实录》卷 73,按韵列单字,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再行记录楷篆隶各书写体,汇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乃至于抄录整本书、整篇内容,全文录入。书名和作者名称,用红字写出。明世宗(嘉靖帝)命人照永乐原本摹写一部,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永乐大典》书中的文字除标题首字用多种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为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台阁体写成,字体端正整齐。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資料。从知识门类上讲,则覆盖 “经史子集” 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可谓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则 “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都被网罗无遗;以数字而言,则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藏书囊括净尽。文渊阁所藏图书,到万历朝重修书目时,就已 “十不存一”。清康煕时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时,更已 “寥寥无几”。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尤其是直录原文的编纂方法,使得先秦至明初的典籍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可供学人辑佚和校勘之用。清代四库馆臣从中辑出佚书 300 多种,加上后来学者所辑已达 600 多种,可谓 “辑佚古书的渊薮”。(介绍参考

明成祖朱棣,或称永乐帝,原庙号为太宗,但于一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他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 1402 年至 1424 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这段时间称为永乐盛世。 明太祖皇四子,安徽凤阳人,生于应天府,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

明世宗朱厚熜,或称嘉靖帝,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庙号世宗,年号嘉靖。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 成书信息

    永乐正本(下落不明):明永乐五年(丁亥 1407)[3] 清抄至永乐六年(戊子 1408)冬天才正式成书。 定稿进呈
    嘉靖副本(残缺):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1562)重录,隆庆元年(丁卯 1567)初告成

  • 编著信息

    明永乐时期 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
    明嘉靖时期 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

  • 行款版式

    包背装,开本:高 50.3 厘米,宽 30 厘米。每册三十至五十叶不等,多为二卷一册,少量一卷或三卷一册

    手绘朱丝栏,框:35.5x23.5 厘米,四周双边,八行,大字单行十四五字,小字双行不顶格二十八字。版心上下大红口,红鱼尾。

  • 收藏来源

    参见馆藏分布情况

  • 参与修订

    感谢 高树伟 参与本专题内容修订
    感谢 liuyao 提供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线的最新情报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书衣(封面)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 “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1
2

内页行格

内页用朱、墨两种颜色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

1

插图页

部分册内还附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城郭、器物、动植物等形态,十分精致。

书末余纸

嘉靖副本每册结尾处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的名字。所谓的《大典》余纸,其实就是每册《大典》末尾有重录官署名的那一页的空余部分 (即余幅、幅余、余纸)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最后这页纸大都被裁过。清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大批佚书。在辑书期间,乾隆下令截取《大典》这部分余纸赏赐给大臣,馆臣翁方纲作《永乐大典余纸歌并序》记述此事。

1

贴黄避讳

嘉靖副本有些页面有黄绫纸贴挡,纸下应该是留空的。已知的有:棣、國瑞。应当是避讳朱棣 和 朱元璋(字国瑞)。

1

乾隆御题

部分大典封面题作《御题永乐大典》,书前有清乾隆帝御笔题诗。金梁《光宣小纪》“永乐大典条” 载:《永乐大典》藏翰林院内,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不足二百本,分装二箱。光、宣之际,章一山同年曾见有乾隆御题者,尤不多觏。文中所谓 “乾隆御题者”,根据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查,乾隆御题《大典》共十三册。目前已公布的御题本有:卷 11887-11888(党字)、卷 11312-11313(馆字等)、卷 8339(兵字)。

戏文二十七

这一册是卷 13991(戏文二十七),载有南戏三种:《小孙屠》、《张协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钤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考藏」朱文方印、「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保/存文獻之章」朱文长方印。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副本也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四百余册且散落于世界。我们也一直在注意收集整理各册《永乐大典》。目前我们已将世界各图书馆/机构已公开在线的《永乐大典》整理完毕(已公开的 219 册)[4] 截至 2023 年 06 月 01 日

2023 年 02 月 08 日增补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39 册

永乐大典. 卷 821 至 823.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895 至 896.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899 至 900.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901 至 902.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905 至 907.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2262 至 2263.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64 至 2265.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0 至 2271.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5.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6.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7 至 2278.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535 至 2536. 斋字
永乐大典. 卷 2972. 人字
永乐大典. 卷 3145 至 3146. 陈字
永乐大典. 卷 3525 至 3526. 门字
永乐大典. 卷 3527 至 3528. 门字
永乐大典. 卷 5248 至 5249. 辽字
永乐大典. 卷 7213 至 7214. 堂字
永乐大典. 卷 7235 至 7236. 堂字
永乐大典. 卷 7239 至 7240. 堂字
永乐大典. 卷 7602 至 7603. 杭字
永乐大典. 卷 8506 至 8507. 宁字
永乐大典. 卷 10286 至 10287. 字
永乐大典. 卷 10458 至 10459. 礼字
永乐大典. 卷 11127 至 11128.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29 至 11130.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1 至 11132.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3 至 11134.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5.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6 至 11137.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8 至 11139.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40 至 11141.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3135 至 13136. 梦字
永乐大典. 卷 14620 至 14621. 部字
永乐大典. 卷 14624 至 14625. 部字
永乐大典. 卷 14626. 部字
永乐大典. 卷 14998. 泰字
永乐大典. 卷 14999. 泰字
永乐大典. 卷 21983 至 21984. 学字

2022 年 12 月 11 日增补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1 册

永乐大典. 卷 3518-3519. 门字

1983 年,在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卷 3518、3519“门” 字),发现时《大典》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剪下来做了鞋样,家中的老太太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的传统,使这册《大典》的内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也可以算做《大典》流传过程中的一件幸事。得知此书的重要价值后,孙家将书送到了掖县文化馆,掖县文化馆将书又转送到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

2022 年 8 月 25 日增补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41 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现藏《永乐大典》共 41 册 [5] 据李华伟《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馆藏与汉学研究资源》载 : “ 1923 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藏书历史上是重要的一年 , 因为在这一年的春天购藏 29 册《永乐大典》。连同先前已经拥有的 4 册,一共是 33 册。后来又陆续得到了 8 册,所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总共藏有 41 册。。最新公布其中 41 册在线。

永乐大典:卷 6831-6832(王字)
永乐大典:卷 10934-10935(楚字)
永乐大典:卷 10949-10950(抚字)
永乐大典:卷 10998-10999(府字)
永乐大典:卷 11000-11001(府字)
永乐大典:卷 11076-11077(蜼字等)
永乐大典:卷 11618-11619(老字)
永乐大典:卷 11951-11952(顶字)
永乐大典:卷 11953-11955(顶字)
永乐大典:卷 11956-11957(鼎字)
永乐大典:卷 11958-11959(鼎字)
永乐大典:卷 11960(鼎字)
永乐大典:卷 11980-11981(岭字)
永乐大典:卷 12013-12014(有字)
永乐大典:卷 12015-12016(友字)
永乐大典:卷 12017-12018(友字)
永乐大典:卷 12043-12044(酒字)
永乐大典:卷 12071-12072(酒字)
永乐大典:卷 12148(叟字等)
永乐大典:卷 12269(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270-12271(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272-12274(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275-12276(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306-12308(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399-1240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428-12429(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506-12507(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0-12962(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3-12965(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6-12968(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9-12971(宋字)
永乐大典:卷 13344-13345(示諡字)
永乐大典:卷 13589-13590(誓字)
永乐大典:卷 14055-14056(祭字)
永乐大典:卷 14131(第字)
永乐大典:卷 15142(兑字)[6]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卷 13074 至 13075(洞字)册书后夹附一零页。该页系卷 15142 页 2 之前半页。
永乐大典:卷 15143(兑字)
永乐大典:卷 15950-15951(运字)
永乐大典:卷 19742-19743(录字)
永乐大典:卷 19785-19786(服字)
永乐大典:卷 19792(服字)

2020 年 6 月 1 日新增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本 62 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典》的文物统一编号是为:平圖 013150 至平圖 013211,“平” 字代表原典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关于这六十二册的入藏始末可参阅

永乐大典:卷 489 至 490(终字)
永乐大典:卷 661 至 662(雝至廱字)
永乐大典:卷 782 至 784(诗字)
永乐大典:卷 975 至 976(儿字)
永乐大典:卷 2257 至 2259(壶字)
永乐大典:卷 2743 至 2744(崔字)
永乐大典:卷 2808 至 2813(梅字)3 册
永乐大典:卷 2948 至卷 2955(神字)4 册
永乐大典:卷 3001(人字)
永乐大典:卷 3141 至 3144(陈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3147 至 3149(陈
永乐大典:卷 3507 至 3508(坤字)
永乐大典:卷 3549(门字)
永乐大典:卷 3586 至 3587(屯字)
永乐大典:卷 3615(寒字)
永乐大典:卷 5838 至 5840(花字)
永乐大典:卷 6584(梁字)
永乐大典:卷 6764 至 6767(王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7104 至 7105(唐字)
永乐大典:卷 7241 至 7242(堂字)
永乐大典:卷 7329(郎字)
永乐大典:卷 7378 至 7379(丧字)
永乐大典:卷 7453 至 7454(丧字)
永乐大典:卷 7650 至 7651(黄字)
永乐大典:卷 7701 至 7702(京字)
永乐大典:卷 7856 至 7857(星字)
永乐大典:卷 7963(兴字)
永乐大典:卷 8025 至 8026(成字)
永乐大典:卷 8339(兵字)[7] 此册有乾隆御题封面及卷前扉页乾隆御笔诗
永乐大典:卷 8526 至 8527(精字)
永乐大典:卷 8587 至 8588(生字)
永乐大典:卷 8844 至 8845(游字)
永乐大典:卷 8908 至 8910(周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8980 至 8981(周字)
永乐大典:卷 10483 至 10484(礼字)
永乐大典:卷 10876 至 10877(虏字)
永乐大典:卷 1302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3074 至 13075(洞字)[8] 卷 13074-13075 册书后夹附一零页。该页系卷 15142 页 2 之前半页,此卷其他部分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永乐大典:卷 13822 至 13824(寺字)
永乐大典:卷 14217 至 14218(地字)
永乐大典:卷 14837 至 14838(赋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16841 至 16842(善字)
永乐大典:卷 18207 至 18209(将字)
永乐大典:卷 19636 至 19637(沐字)等
永乐大典:卷 19931(箓字)
永乐大典:卷 20121 至 20122(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197(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308 至 20309(一字)等
永乐大典:卷 20310 至 30311(疾字)
永乐大典:卷 20426 至 20428(稷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21025 至 21026(律字)
永乐大典:卷 22761(劄字)

2019 年 4 月 19 日 前陆续发布的 76 册

永乐大典:卷 665-666(雄字)
永乐大典:卷 803-806(诗字)
永乐大典:卷 807-808(诗字)
永乐大典:卷 903-904(诗字)
永乐大典:卷 910-912(尸字)
永乐大典:卷 913-914(尸字)
永乐大典:卷 981(儿字. 小儿证治十四)
永乐大典:卷 1033(儿字)
永乐大典:卷 1036-1037(儿字)
永乐大典:卷 2279-2281(湖字)
永乐大典:卷 2535-2536(斋字)
永乐大典:卷 3002(人字)
永乐大典:卷 3579-3581(村字等)
永乐大典:卷 3944-3945(盘字)
永乐大典:卷 4908-4909(烟字、燕字)
永乐大典:卷 5244-5245(辽字)
永乐大典:卷 6641(乡字)
永乐大典:卷 6700-6701(江字)
永乐大典:卷 6850-6851(王字)
永乐大典:卷 6933-6934(唐字)
永乐大典:卷 7078 至卷 7080(唐字等)
永乐大典:卷 7389-7390(丧字)
永乐大典:卷 7515-7516(仓字)
永乐大典:卷 7677(庚字)
永乐大典:卷 7756 至 7757 十九庚(形字)
永乐大典:卷 8021(蒸字等)
永乐大典:卷 8022-8024(成字)
永乐大典:卷 8089-8090(城字)
永乐大典:卷 8268-8269(铭字)
永乐大典:卷 8275(兵字)
永乐大典:卷 8841 至 8843 二十尤(油字等)
永乐大典:卷 10110-10112(纸字(只字等)
永乐大典:卷 10115-10116(旨字)
永乐大典:卷 10135-10136(史字)
永乐大典:卷 10270-10271(子字)
永乐大典:卷 10421-10422(李字)
永乐大典:卷 10460(礼字)
永乐大典:卷 11312-11313(馆字等)清乾隆题跋
永乐大典:卷 11887-11888(党字)清乾隆题跋
永乐大典:卷 11903-11904(广字)
永乐大典:卷 12929-1293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3189-13190(众字)
永乐大典:卷 13193-13194(众字(中字等)
永乐大典:卷 13201-13203(用字)
永乐大典:卷 13340-13341(侍字等、豉字等)
永乐大典:卷 13496-13497(制字)
永乐大典:卷 13498-13499(制字)
永乐大典:卷 13629(世字)
永乐大典:卷 13872-13875(贲字)
永乐大典:卷 13876-13878(贲字等、痹字)
永乐大典:卷 13991(戏文二十七)
永乐大典:卷 13992-13993(憙字等)
永乐大典:卷 14219-14220(地字)
永乐大典:卷 14385(冀字)
永乐大典:卷 14607-14609(簿字)
永乐大典:卷 14622(部字)
永乐大典:卷 14627(部字)
永乐大典:卷 14949(妇字)
永乐大典:卷 20573(积字)
永乐大典:卷 15073-15075(诫字、悈字等)
永乐大典:卷 15897-15898(论字)
永乐大典:卷 15955-15956(运字)
永乐大典:卷 16217-16218(冠等)
永乐大典:卷 16343-16344(算字)
永乐大典:卷 18244-18245(匠字)
永乐大典:卷 19735(录等)
永乐大典:卷 19737-19739(录字)
永乐大典:卷 19740-19741(录字)
永乐大典:卷 19789-19790(服字)
永乐大典:卷 19865-19866(竹字)
永乐大典:卷 20139(日等)
永乐大典:卷 20181-20182(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478-20479(职字)
永乐大典:卷 20572(积字)
永乐大典:卷 20850-20851(檄字)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 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 385 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 “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 5000 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光绪二十年(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 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 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 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 64 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现今尚存大典四百多册,八百多卷。大概分布目录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

中国大陆

中国国家图书馆(172 册)
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各(1)册
私人藏 2 册

2

台灣(中國)

台北故宫博物院(62 册)、台北国家图书馆(8 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6 册)

3

日本

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京都大学、静嘉堂文库等共约 60 册

4

美国

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亨廷顿图书馆等共约 53 册

5

英国

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图书馆等共约 51 册

6

德国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汉堡大学等共约 6 册

7

越南

河内法国远东学院约 4 册

8

韩国

汉城旧京李王职文库 1 册

9

爱尔兰

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3 册

^以上册数统计可能包含部分非完整状态的大典册

平声:一东

480-481(2)忠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85-486[9] 公布的清晰度不佳,暂时未做整理 (2)忠字台北台北国家图书馆
489-490(2)终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
538-539(2)容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40-541(2)庸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51-553(3)庸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54-556(3)庸字日本东洋文库
623-624(2)农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661-662(2)雝字等
廱字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
665-666(2)雄字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平声:二支

782-784(3)诗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03-806(4)诗字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807-808(2)诗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821-823(3)诗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49-851(3)诗字日本东洋文库
895-896(2)诗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99-900(2)诗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01-902(2)诗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03-904(2)诗字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905-907(3)诗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08-909(2)诗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910-912(3)尸字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913-914(2)尸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917-919(3)师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20-922(3)师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75-976(2)儿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978(1)儿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80(1)儿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81(1)儿字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1033(1)儿字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1036-1037(2)儿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056(1)池字日本东洋文库
1187(1)辞字
1188(1)辞字日本东洋文库
1191(1)辞字中国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 [10] 上图藏第 4 页,南图藏第 5 页,其余 2、3、7 页未详。
1192(1)辞字日本东洋文库
1200(1)辞字日本东洋文库
1310(1)仪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平声:六模

2190-2191(2)图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 原书下落不知,国图藏仿抄本
2217-2218(2)泸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36-2237(2)奴字日本小川广己 (小川雅人)
2254-2255(2)壶字日本东洋文库
2256(1)壶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2257-2259(3)壶字
瓠字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
2260-2261(2)湖字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2262-2263(2)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64-2265(2)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66-2267(2)湖字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2268-2269(2)湖字中国金亮 [12] 私人拍卖(2020 年法国新发现)
2270-2271(2)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2-2274(2)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5(1)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6(1)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7-2278(2)湖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9-2281(3)湖字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2282-2283(2)湖字日本东洋文库
2337-2339(3)梧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2340-2342(3)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343-2344(2)梧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345-2347(3)乌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367-2369(3)苏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398-2399(2)苏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2400(1)苏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401(1)苏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404-2405(2)苏字等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2406-2408(3)初字等
蔬字等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平声:七皆

2535-2536(2)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537-2538(2)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539-2540(2)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584-2585(2)?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603-2604(2)台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605-2607(3)台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608-2609(2)台字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田杏雨书屋
2610-2611(2)台字日本东洋文库

平声:八灰

2737-2738(2)崔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2739-2740(2)崔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741-2742(2)崔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743-2744(2)崔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754-2755(2)陂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806(1)卑字等日本静嘉堂文库
2807(1)丕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808-2809(2)梅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810-2811(2)梅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812-2813(2)梅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声:九真

2948-2949(2)神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950-2951(2)神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952-2953(2)神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954-2955(2)神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
2972(1)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973(1)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978-2980(3)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999-3000(2)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1(1)人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002(1)人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3003-3004(2)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5-3007(3)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8(1)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9-3010(2)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133-3134(2)陈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141-3142(2)陈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143-3144(2)陈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145-3146(2)陈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147-3149(3)陈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150-3151(2)陈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155-3156(2)陈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401(2)苏字
3507-3508(2)坤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518-3519(2)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525-3526(2)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527-3528(2)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549(1)门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579-3581(3)村字等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3582-3583(2)尊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3584-3585(2)尊字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3586-3587(2)遵字等
屯字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声:十寒

3614(1)寒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615(1)寒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3944-3945(2)盘字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平声:十二先

4908-4909(2)烟字
燕字
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4923-4924(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25-4926(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27-4928(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29-4930(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31-4932(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33-4934(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35-4937(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938-4940(2)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199(1)原字日本东洋文库
5200-5201(2)原字日本东洋文库
5202-5203(2)原字日本东洋文库
5204-5205(2)原字日本东洋文库

平声:十三萧

5244-5245(2)辽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5248-5249(2)辽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251-5252(2)辽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268(1)[礻艹夭] 字等日本东洋文库
5296-5297(2)昭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343(1)潮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345(1)潮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平声:十四爻

5453-5454(2)郊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455-5456(2)郊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平声:十六麻

5769-5770(2)沙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5838-5840(3)花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声:十八阳

6504-6505(2)庄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6523-6524(2)妆字等
[衷 (中→壮)] 字等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6558-6559(2)梁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6564-6565(2)梁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6584(1)梁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6641(1)乡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6697(1)江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6698-6699(2)江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6700-6701(2)江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6764-6765(2)王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6766-6767(2)王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6826-6827(2)王字日本东洋文库
6828-6829(2)王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6830(1)王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6831-6832(2)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6837-6838(2)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6850-6851(2)王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6933-6934(2)唐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7078-7080(3)唐字德国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
7104-7105(2)唐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159(1)唐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213-7214(2)堂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235-7236(2)堂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237-7238(2)堂字日本东洋文库
7239-7240(2)堂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241-7242(2)堂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303-7304(2)郎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7322-7324(3)郎字上海上海图书馆
7325(1)郎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326(1)郎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327(1)郎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7328(1)郎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329(1)郎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378-7379(2)丧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385-7386(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387-7388(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389-7390(2)丧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7391-7392(2)丧字中国金亮 [13] 私人拍卖(2020 年法国新发现)
7393-7394(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449-7450(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453-7454(2)丧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455(1)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456-7457(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458(1)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459-7460(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461-7462(2)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506(1)仓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507(1)仓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510(1)仓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511-7512(2)仓字日本东洋文库
7513-7514(2)仓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515-7516(2)仓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7517-7518(2)仓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543(1)刚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602-7603(2)杭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650-7651(2)黄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声:十九庚

7677(1)庚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7701-7702(2)京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756-7757(2)形字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7856-7857(2)星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7889-7890(2)汀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891-7892(2)汀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893-7895(4)汀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960-7962(4)馨字等
兴字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7963(1)兴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020(1)蒸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021(1)蒸字等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8022-8024(3)成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8025-8026(2)成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089-8090(2)城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8091-8093(3)城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164-8165(2)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199(1)陵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268-8269(2)铭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8275(1)兵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8339(1)兵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413-8414(2)兵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506-8507(2)宁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526-8527(2)精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569-8570(2)生字日本神户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8587-8588(2)生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628-8629(2)行字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8647-8648(2)衡字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
8706(1)僧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782-8783(2)僧字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14] 原本下落不明,奎章阁藏 1935 年仿抄本

平声:二十尤

8841-8843(3)油字等
游字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8844-8845(2)游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908(1)周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909-8910(2)周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8978(1)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979(1)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8980-8981(2)周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声:二十二覃

9561(1)南字日本东洋文库
9762-9764(3)諴字等
嵒字等
岩字等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9765-9766(2)岩字日本石黑传六

上声:二纸

10110-10112(3)纸字
只字等
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10115-10116(2)旨字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10135-10136(2)史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0270-10271(2)子字美国亨廷顿图书馆
10286-10287(2)子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0309-10310(2)死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声:四济

10421-10422(2)李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10458-10459(2)礼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0460(1)礼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0483-10484(2)礼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0539-10540(2)启字日本东洋文库

上声:六姥

10812-10814(3)母字日本东洋文库
10876-10877(2)虏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
10888-10889(2)古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0934-10935(2)楚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0949-10950(2)抚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0958-10959 存疑(2)?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0998-10999(2)府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000-11001(2)府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声:八贿

11076-11077(2)蜼字等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127-11128(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29-11130(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31-11132(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33-11134(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35(1)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36-11137(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38-11139(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1140-11141(2)水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声:十罕

11312-11313(2)馆字等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上声:十一产

11368-11369(2)简字美国[M. Breslauer]
11412-11413(2)眼字日本东洋文库

上声:十四巧

11598-11599(2)草字日本东洋文库
11602-11603(2)藻字日本东洋文库
11615-11616(2)老字日本东洋文库
11618-11619(2)老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620(1)老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声:十八养

11848-11849(2)享字日本东洋文库
11887-11888(2)党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1903-11904(2)广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1905-11907(3)广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5] 文廷式抄本
11907(1)广字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

上声:十九梗

11951-11952(2)顶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953-11955(3)顶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956-11957(2)鼎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958-11959(2)鼎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960(1)鼎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1980-11981(2)岭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声:二十有

12013-12014(2)有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015-12016(2)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017-12018(2)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043-12044(2)酒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071-12072(2)酒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148(1)叟字等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去声:一送

12269(1)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270-12271(2)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272-12274(3)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275-12276(2)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306-12308(3)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399-12400(2)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428-12429(2)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506-12507(2)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929-12930(2)宋字日本京都大学
12960-12962(3)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963-12965(3)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966-12968(3)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2969-12971(3)宋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3017(1)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018(1)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019(1)宋字北京
日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半卷)
东洋文库(后半卷)
13020(1)宋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3074-13075(2)洞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3082-13084(3)动字
恸字等
哄字等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135-13136(2)梦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139-13140(2)梦字日本东洋文库
13189-13190(2)众字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13193-13194(2)众字
中字等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13201-13203(3)用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去声:二置

13340-13341(2)侍字等
豉字等
英国大英图书馆
13344-13345(2)示字
谥字
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3450(1)士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451-13452(2)士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13453(1)士字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13494-13495(2)智字
致字等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496-13497(2)制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3498-13499(2)制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3506-13507(2)制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3589-13590(2)誓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3629(1)世字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13822-13824(3)寺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去声:三未

13872-13873(2)贲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3874-13875(2)贲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3876-13878(3)贲字等
痹字
英国大英图书馆
13879-13880(2)痹字等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13991(1)戏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13992-13993(2)憙字等
系字等
英国大英图书馆

去声:四霁

14046(1)祭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049-14050(2)祭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051-14052(2)祭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053-14054(2)祭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055-14056(2)祭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4124-14125(2)嚏字等
[髟 (上) 第] 字
日本天理图书馆
14131(1)第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4217-14218(2)地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4219-14220(2)地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4380-14381(2)寄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382-14383(2)寄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384(1)冀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385(1)冀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去声:五御

14461-14462(2)御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463-14464(2)御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536-14537(2)树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544-14545(2)处字等
著字等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去声:六暮

14574-14576(3)铺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607-14609(3)簿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4620-14621(1)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622(2)部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4624-14625(1)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626(1)部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627(1)部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4628-14629(2)部字日本天理图书馆
14707-14708(2)度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837(1)赋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4838(1)赋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4912(1)鬴字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4947(1)妇字日本东洋文库
14948(1)妇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949(1)妇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去声:七泰

14998(1)泰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4999(1)泰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5073-15075(3)诫字
悈字等
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5138-15139(2)帅字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去声:八队

15140-15141(2)队字等
兑字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5142(1)兑字等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5143(1)兑字等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去声:九震

15868-15870(3)论字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15873-15875(3)论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5897-15898(2)论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15948-15949(2)运字日本东洋文库
15950-15951(2)运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5955-15956(2)运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5957-15958(2)运字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

去声:十翰

16217-16218(2)冠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6343-16344(2)算字英国剑桥大学大学图书馆

去声:十二霰

16841-16842(2)善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去声:十三啸

17084-17085(2)庙字日本静嘉堂文库

去声:十八漾

18207-18209(3)将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18222-18224(3)像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8244-18245(2)匠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8402-18403(2)状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去声:十九敬

18764-18766(3)命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8767-18769(3)命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18770-18771(2)命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去声:二十二勘

19416-19417(2)蘸字等
站字
日本东洋文库
19418-19419(2)站字日本东洋文库
19420(1)站字日本东洋文库
19421(1)站字日本东洋文库
19422-19423(2)站字日本东洋文库
19424-19426(3)站字等日本东洋文库

入声:一屋

19636-19637(2)沐字等
目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
19735(1)录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19737-19739(3)录字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
19740-19741(2)录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9742-19743(2)录字等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9781-19782(2)局字等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19783-19784(2)伏字等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19785-19786(2)服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9789-19790(2)服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19791(1)服字成都四川大学图书馆
19792(1)服字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
19865-19866(2)竹字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19931(1)箓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入声:二质

20121-20122(2)日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39(1)日字英国博德利图书馆
20181-20182(2)日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20197(1)日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04-20205(2)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0308-20309(2)一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
20310-20311(2)疾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0353-20354(2)席字等
夕字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0372[16]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二,大寶積經七误做十。(高树伟先生提示)(1)积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20373[17]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三。(高树伟先生提示)(1)积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20424-20425(2)稷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0426-20427(2)稷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0428(1)稷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0478-20479(2)职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20572[18]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二,大寶積經七误做十。(高树伟先生提示) 见 20372(1)积字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20573[19]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三。(高树伟先生提示) 见 20373(1)积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20648-20649(2)易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0850-20851(2)檄字英国大英图书馆

入声:三术

21025-21026(2)律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21029-21031(3)律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入声:七药

21983-21984(2)学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入声:八陌

22180-22182(3)陌字等
麦字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入声:九缉

22536-22537(2)集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570-22572(3)集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576-22578(3)集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入声:十合

22749-22750(2)扎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60(1)扎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61(1)扎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永乐大典》自明隆庆元年(1567)重抄完成后,正本的流传线索,便杳无踪迹。关于《大典》正本的下落,研究者曾有这样几种猜测:(1)随明世宗殉葬永陵;(2)藏于皇史宬夹墙;(3)毁于明末;(4)毁于乾清宫大火。[20] 高树伟︱一段被遗忘的《永乐大典》庋藏史

  • 1404

    首次成书

    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 “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 1405

    重修

    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

  • 1407

    定稿进呈

    永乐五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

  • 1408

    正式成书

    清抄至永乐六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 22,877 卷,目录 60 卷,成书 11,095 册。

  • 1421

    运至北京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大典》正本被运至北京皇宫,贮于文楼 [21] 今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

  • 1449

    原稿被焚

    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 1557

    险些被焚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文楼的《永乐大典》正本险些毁于大火。

  • 1562

    重录大典

    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

  • 1567

    副本竣工

    隆庆元年四月重录峻工,并赏赐《永乐大典》重录人员。副本贮藏于皇史宬 [22] 皇史宬 (cheng) 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
    猜测一:此时正本随明世宗(嘉靖帝)殉葬永陵

  • 明末

    正本消失

    正本下落不明,找不到任何损毁或有关去向的记录。
    猜测二:正本秘藏于皇史宬夹墙内
    猜测三:正本毁于明末李自成起义的战火

  • 雍正时期

    副本移藏翰林院

    清雍正时期,嘉靖副本被移藏至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敬一亭内。

  • 1772

    盘点副本

    乾隆三十八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

  • 1797

    乾清宫大火

    嘉庆二年 十月二十一日酉刻,乾清宫突发大火
    猜测四: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 [23] 据《鲒埼亭集外编》记载:雍正间,全祖望在翰林院看嘉靖副本时发现有缺,于是猜测正本 “乃知其正本尚在乾清宫中,顾莫能得见者”。到清末,缪荃孙不但承袭此说,还进一步发挥:“嘉庆二年(1797 年),乾清宫一场大火,正本被烧毁了。” 有的学者指出这没有根据。因为乾隆曾清理宫藏图书,所有善本全部集中乾清宫旁的昭仁殿。但是《永乐大典》有一万多册,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易被发现的,《天禄琳琅书目》中未编入《大典》,证明正本当时并没有藏在乾清宫中。

  • 1808

    纂修参考

    嘉庆十三年纂修《全唐文》,大臣奉旨入阁参考《永乐大典》(副本)。

  • 光绪时期

    重新清点

    光绪元年(1875 年),内务府重新清点《永乐大典》,发现已经不足五千册,而到了光绪十九年(1893 年),只剩下八百多册 [24] 翁同龢入翰林院查点,仅存八百余册。

  • 1900

    翰林院大火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 月 20 日,清廷命令荣禄攻打使馆区,武卫军董福祥部甘军自 6 月 20 日至 6 月 23 日强攻东交民巷,6 月 23 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六十四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

  • 1901

    索归大典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三百三十册大典。[25] 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载:“……又言洋兵入城时,曾取该书之厚二寸许长尺许者以代砖支垫军用等物,武进刘葆真太史拾得数册,阅之,皆永乐大典也。今外交部旧椟尚存,刘太史言诸总署,向英馆索归大典三百三十册之档案,则此三百本者,皆得诸索拾之余耳。”

  • 民国时期

    京师图书馆

    陆润庠把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交给了教育部,后交由京师图书馆(后更名北平图书馆)收藏。

  • 1933

    大典南迁

    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以后,华北局势动荡不安。为防不测,国民政府下令古物南迁。1933 年 5 月,教育部电令北平图书馆将宋元精本、《永乐大典》、明代实录等古籍南迁,以防不虞。接电后,北平图书馆即将《永乐大典》等善本典籍运往上海,存放在公共租界仓库。

  • 1937

    寄存美国

    1937 年 “八.一三” 事变后,上海沦陷,局势进一步恶化,存放上海图籍的安全遭到威胁。代理馆长袁同礼和上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国使馆与美国联系,决定将这批善本再做挑选之后运往美国寄存。选取的 3,000 种书中有 60 册《永乐大典》。于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前运抵美国,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

  • 1951

    赠还与捐献

    1951 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将 11 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文化部接受后即拨交北图收藏。并借此机会和北图联合举办了一次展览,宣传《大典》的价值及其惨遭劫掠的遭遇。展览极大地激发了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一些爱国人士和藏书单位纷纷将自己收藏的《大典》交由北图集中收藏。

    1951 年 8 月 20 日,周叔弢先生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图:“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 随之,赵元方先生也将家藏的一册《大典》捐赠出来。后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 21 册《大典》赠送北图。此后,北京大学也将 4 册《大典》移送北图。广东文管会也移送 3 册。向北图捐赠《大典》的还有张季芗先生、金梁先生、徐伯郊先生、陈李蔼如先生,各一册。此外,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赠还我国 3 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 52 册,苏联科学院也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 1 册。

  • 1965

    部分暂存台北

    1965 年这批(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善本转运台湾,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放在上海的另外 25 册《永乐大典》后来运回了北平(今北京)。

  • 1983

    掖县遗珍

    1983 年,在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卷 3518、3519“门” 字),发现时《大典》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剪下来做了鞋样,家中的老太太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的传统,使这册《大典》的内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也可以算做《大典》流传过程中的一件幸事。得知此书的重要价值后,孙家将书送到了掖县文化馆,掖县文化馆将书又转送到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

  • 2013

    最近发现

    2013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购加拿大华裔袁葰文所藏一册(卷 2272~2274)

  • 2020

    最近发现

    法国新发现两册永乐大典
    卷 2268-2269 湖字、7391-7392 丧字

  • 文件夹

    永乐大典. 散本收集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高清
    PDF 标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

    40.7G(所有 219 册 [26] 早期归档可能有相邻卷多册归档为一个文件,所以实际文件数少于册数
    2.22G(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62 册)
    20.4G(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 41 册)
    1.91G(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40 册)

  • 增补记录

    2019 年 4 月 19 日 前陆续发布 76 册
    2020 年 6 月 1 日 新增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本 62 册 [27] 因为相邻卷多册归档为一个文件,所以实际文件数少于册数。 52 个文件包含 62 册
    2021 年 4 月 20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31 册
    2021 年 12 月 02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1 册 [28] 永乐大典:卷 12306-12308(宋字)
    2022 年 2 月 18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1 册 [29] 永乐大典:卷 12960-12962(宋字)
    2022 年 3 月 27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3 册 [30] 永乐大典:卷 12013-12014(有字)無所有菩薩經、12506-12507(宋字)續通鑑長編. 宋神宗 [五十二, 五十三]、卷 13589-13590(誓字)尚書. 泰誓
    2022 年 6 月 25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1 册 [31] 永乐大典:卷 12275-12276(宋字)
    2022 年 8 月 25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4 册 [32] 永乐大典:卷 12428-12429、卷 12966-12968、卷 12969-12971(宋字),卷 13344-13345(示諡字)
    2022 年 12 月 11 日 新增 中国国家图书馆 藏本 1 册 [33] 永乐大典. 卷 3518-3519. 门字
    2023 年 02 月 08 日 新增 中国国家图书馆 藏本标清 38 册(有水印)[34] 所有已整理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共四十册(七十五卷),其中两册没有水印,38 册有水印 。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联合发布
    2023 年 6 月 1 日新增 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清晰度欠佳 藏本一册:卷 8647-8648(衡字)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7
文件质量
9
  yasr-loader
513 回复
« 更早的评论
  1. 谢贤群
    谢贤群 说道:

    存卷收录全备,朱墨双色影印,中华书局推出《永乐大典》影印本
    我国古代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永乐年间由解缙等奉敕编纂而成。全书原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依《洪武正韵》韵目排列,将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书抄入。由于所引古籍在后世多有散佚,《永乐大典》具有极高的辑佚价值,被誉为 “辑佚之渊薮”。

    然而自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永乐大典》屡遭厄运,今仅存八百余卷,且散藏在世界各地,阅览使用颇为不便。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华书局一直致力于搜访《永乐大典》残本,前后数次影印出版。

    一九六〇年,中华书局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中国书店访得《永乐大典》嘉靖钞本及其衍生版本凡七百三十卷,将其缩印为朱墨套印线装本,分装二十函计二百零二册。其后二十余年间,经多方联系,又访得六十七卷,并零叶五叶,于一九八四年续印二函二十册。由于线装本部头过大、定价较高,一般读者置办不易,一九八六年,我们将线装本再次缩印为四拼页十六开精装单色本,并将连筠簃丛书《永乐大典目录》六十卷附印为第十册,供读者参考。此后,蒙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横山弘教授、华裔学者张家璩先生等诸位贤哲绍介,至二〇一二年,复从海外访到十六卷,遂增印为第十一册。

    本次出版,增入新近访得的嘉靖钞本凡十卷,包括金亮先生藏(现存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卷二二六八、卷二二六九、卷七三九一、卷七三九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二二七二至卷二二七四,美国亨廷顿图书馆(Huntington Library)藏卷一〇二七〇、卷一〇二七一,以及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Aberdeen University Library)藏卷一一九〇七。其中,卷一一九〇七有清末文廷式钞本,一九六〇年版业已收入,今又影印嘉靖钞本以呈现该卷原貌。为了保持编次的延续性,这十卷编印在第十一册最后。至此,影印本收采卷帙已达八百二十二卷,并零叶四卷共五叶,收录十分全备。

    这次影印采用双色印刷,除传钞本非《永乐大典》原状外,其余卷次保留引用书名的朱色笔迹,以利于辨识文献出处。部分字迹模糊的页面,使用精修后的高清图片替换,以提高文字清晰度。且在版面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放大图版,提升阅读体验。另外,书末附有《卷号分册对照表》以便检照。

    多年来,《永乐大典》残本的搜访,特别是这次朱墨双色影印本的出版,离不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支持,离不开海内外各公私机构和有识之士的襄助。我们期待本次出版能为读者使用和研究《永乐大典》提供更多便利,更好地实施《永乐大典》系统性保护研究整理出版工程,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回复
  2. BIN
    BIN 说道:

    未曾老师,关于目前各国官方公布的永乐大典文件,我有几个问题想探讨下?
    1:这些文件是从嘉靖副本原本扫描的还是嘉靖副本手抄本扫描的?为什么每册后面的重录官员等各种信息有很多漏洞。
    2:如何确定现在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副本?
    谢谢

    回复
    • 未曾
      未曾 说道:

      1,嘉靖副本的原本
      2,这个是历代的版本知识积累判断 (保存较完整的嘉靖副本每册结尾处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的名字。)

      回复
      • BIN
        BIN 说道:

        1:如果是嘉靖副本的原本,那册子后面的重録總校官,分校官,書寫儒士,圈點監生信息肯定是后面的人加上去的,因为下面列的这些错误,上面这些臣子应该不会犯。加这些信息的目的是让人们认为这些册子是嘉靖副本,因为这些官员都是嘉靖隆庆万历期间的(有些可能会查无此人,没时间去对地方志了)。所以是不是原本就要打问号了?因为如果是原本,为何要把这些信息加上去。这不就是画蛇添足吗?我在线查看了美国国会,剑桥大学,博德利,Chester Beatty Library 基本上都是有这些信息的。(其他的就是 shuge 网盘的文件内容,老师你应该能确认这些文件的来源)

        2:具体的重录信息漏洞表现在(書寫的寫和冩,胡正蒙的蒙和䝉写法差异,編修的編好多都没丶,士写成土),以及翟景淳在 490 和 666 册官名是諭徳,其他的册都是學士。王希烈在 490,806,981,3002 册的官名是編修,在其他册都是侍讀,981 这册是康有为那册真实性真的不敢保证。吕旻在 2744,2949,7516 册的官名是編修,在其他册都是侍讀。分校官臣馬自強在 666,912,7677 册官名是檢討,在 11981 官名是修撰。陳以勤在 6832 册官名是學士,其他册是担任總校官侍郎。
        3: 美国国会图书馆 12014 册扫描文件里面竟然混入了 11903 和 11904 册乾隆三十八年纂修官签出页,这完全就乱了,11903 和 11904 册是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册子,难道英国和美国就大典合作了?还有纂修官签出页全是是乾隆三十八年,没有其他年份的这就很奇怪
        4:如果不是原本,是照原本的仿本,那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连重录信息都抄不对,内容能抄对呢?
        结论就是:有重录官员等一众信息的大典都是编造的重修内容,至少重录信息是假的。如果重录信息都是编造的,大典内容真不真已经不重要了。

        回复
          • BIN
            BIN 说道:

            背景:栾贵明在《《管锥编》密码(一)》一文中 “揭秘”:《管锥编》原稿是用白话写的,一百四十万字,中华书局令 “不得超过八十万”,钱先生不得已 “将白话文压缩为文言文”,编辑周振甫偷删引文,“于是大量出现 ‘……’”(栾文补足 “一百个例证”)。这让我对中华书局的印象大跌眼镜,世间总有一些小人。爱攫取别人劳动成果。

            栾贵明在《永乐大典》之谜《永乐大典索引》序介绍了出书《永乐大典索引》的背景,并且在文章里面抛出了永乐大典正本可能成为嘉靖帝的陪葬物。这只能是一个合理的猜想。

            所以就对目前存世《永乐大典》究竟是不是嘉靖时期重录的副本产生了怀疑,本文只从存世永乐大典文件里面找线索,不参考任何正史和文学作品提及的永乐大典秘闻。

            本文分别从存世《永乐大典》影印文件的署名页以及内容来进行研究

            1:在线查看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英国博德利图书馆,爱尔兰都柏林切斯特·比蒂图书馆公布的永乐大典影印文件。其他文件是从书格永乐大典·零本专题获得

            美国国会图书馆链接:https://www.loc.gov/collections/yongle-da-dian/

            剑桥大学永乐大典链接:https://cudl.lib.cam.ac.uk/view/MS-FH-00020-00071-00072/1

            博德利图书馆:http://serica.bodleian.ox.ac.uk/search_results?which_field=everything&value=%E6%B0%B8%E6%A8%82%E5%A4%A7%E5%85%B8&submit-search-everything-button=&search_type=quick

            爱尔兰 Chester Beatty Library:https://viewer.cbl.ie/viewer/search/-/SUPERDEFAULT%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SUPERFULLTEXT%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SUPERUGCTERMS%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DEFAULT%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FULLTEXT%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NORMDATATERMS%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UGCTERMS%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2BOR%2BCMS_TEXT_ALL%25253A%252528yongle%2BAND%2Bdadian%252529/1/random_1924715062/-/

            书格永乐大典:https://www.shuge.org/view/yong_le_da_dian/

            2:存世永乐大典如果是嘉靖副本的原本,那册子后面的重録總校官,分校官,書寫儒士,圈點監生信息肯定是后面的人加上去的,因为下面列的这些错误,上面这些臣子应该不会犯。加这些信息的目的是让人们认为这些册子是嘉靖副本,因为这些官员都是嘉靖隆庆期间的(项旋在《永乐大典》副本署名页之价值考论有详细研究)。所以是不是原本就要打问号了?因为如果是原本,为何要把这些信息加上去。这不就是画蛇添足吗?(还是说就是清朝改装的?)

            3:具体的重录署名页信息漏洞表现在(書寫的寫和冩,胡正蒙的蒙和䝉写法差异,編修的編好多都没丶,士写成土,丁士美的美字写法差异,張夢禎的夢字写法差异,編修的修字写法差异),翟景淳在 490 和 666 册官名是諭徳,其他的册都是學士。王希烈在 490,806,981,3002 册的官名是編修,在其他册都是侍讀,981 这册是康有为那册藏书,真实性真的不敢保证。吕旻在 2744,2949,7516 册的官名是編修,在其他册都是侍讀。分校官臣馬自強在 666,912,7677 册官名是檢討,在 11981 官名是修撰。陳以勤在 6832 册官名是學士,其他册是担任總校官侍郎。666 册和 806 册是挨着很近的,但是官名确有截然不同的差别。(文廷式手抄册 11906 和 11907 页尾都有重修官员信息,让人怀疑真实性)

            4: 美国国会图书馆 12014 册扫描文件第 74 页里面竟然混入了 11903 和 11904 册乾隆三十八年纂修官签出页(https://www.loc.gov/resource/asianyongle1403.2018421664/?sp=74),这完全就乱了,11903 和 11904 册是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册子,难道英国和美国就大典合作了?还有纂修官签出页全是是乾隆三十八年,没有其他年份的这就很奇怪

            5:存世如果不是原本,是照原本的仿本或者改装本,那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连重录信息都抄不对,内容能抄对呢?

            6:内容的差异:在 2264 册 42 页的吳子虛啽囈集有明显的错误,啽囈集是吳郡宋无(字子虛)所以要写也是宋子虛啽囈集,我不相信经历了永乐正本,永乐嘉靖副本还能一直录错。(可参考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481 则内容)

            7:内容的相似:卷一萬三千一百三十九「夢」字引《西游記‧夢斬涇河龍》,與吳承恩書第十回文情尤逼似,惟無詩詞點綴而已,吴承恩的有诗词。(可参考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725 则内容)如果西游记真的是吳承恩写的,在吳承恩的时代他是无法获得这卷,然后看到这卷产生灵感写出西游记的。大概率是西游记在前,改装本永乐大典在后

            结论:有重录官员等一众信息的大典都是编造的重修内容,至少重录信息是假的。如果重录信息都是编造的,大典内容真不真已经不重要了。

            猜想:这一切所有的恶都来自《连筠簃丛书》里面的《永乐大典目录》,刊印版的 60 卷永乐大典目录竟然能完好的保留下来,然后其他的永乐大典竟然无法留下来,其次对于大兴文字狱和强力打击反清复明的清朝真会允许一万多册二万多卷的永乐大典存在于清宫中,这是无法理解的。(四库全书都删得片面全非了,还会允许完整的永乐大典存在?)后面的永乐大典改装本都是基于这个目录生出来的,比如目前所谓的《永乐琴书集成》竟然能完好无误的出现 20 卷连续的手抄本和刊印本《琴书大全》,而且保存得很完好。这其中都是书商们的鬼计,毕竟如果永乐大典被证实不是嘉靖副本,那所有的生意都泡汤了。

            回复
            • 丛林
              丛林 说道:

              发现 400 余册《永乐大典》残卷的相关事项,建议:总结文章,发表于正式刊物或杂志,让大家们(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升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史广超教授,等)讨论、共鸣,变一家之言成学术上大家认可的共识。

            • 米村
              米村 说道:

              别瞎猜了,抄书还能两三天就抄完?中间的时间官职发生变化太正常了。至于什么字是错的,你看看四库全书错了多少,古代修书这是很寻常的事,到你这都成发现新大陆了。

  3. 玉扇
    玉扇 说道:

    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清晰度欠佳 藏本一册:卷 8647-8648(衡字),这一册连接失败,修复下吧

    回复
  4. 爱书格
    爱书格 说道:

    有研读《永乐大典》涉猎很深的朋友们吗?不知有没有中华书局 1960 年影印《永乐大典》的版本,很想看到《永乐大典》的台字部,而且除了书格整理的大典,还有已经公开的《永乐大典》可以获取吗?谢谢书格朋友

    回复
  5. 丛林
    丛林 说道:

    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洪武 [常州] 府志 十九卷》已影印收入《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 46 至 49 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年。
    经常州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研究馆员王继宗研究,《[洪武] 常州府志 十九卷》为《永樂大典》卷 6400~卷 6419 为常州府一至常州府十九 的抄本(参看《連筠簃叢書(靈石楊氏栞)》本中《永樂大典目錄》,《永樂大典》卷 6400~卷 6419 为常州府一至常州府十九)。
    王继宗研究员研究成果:《永乐大典·常州府》清抄本校注 ,于 2016 年 11 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永乐大典·常州府》清抄本校注 简介:
    book.douban.com/subject/26912495/

    《[洪武] 常州府志 十九卷》及其研究文章:
    1、《[洪武] 常州府志 十九卷》,上海图书馆藏,影印本;
    2、《文献(双月刊)》2014 年 5 月第 3 期,《永乐大典》十九卷内容之失而复得——洪武《常州府志》来源考,作者:王继宗;
    3、《文津学志》2010 年 5 月辑刊,《明永樂 所收元明散佚文獻及其史料價值》, 作者:楊印民;
    4、《中国地方志》2007 年第 8 期,《永乐考》, 作者:叶舟。
    pan.baidu.com/s/1Ih…Q?pwd=1234

    回复
« 更早的评论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