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此《荀子》为汉代刘向编,唐代杨倞注。全书包共二十卷三十二篇:始于劝学篇,终于尧问篇。每卷末附考异,罗列他本异文。此为南宋淳熙八年钱佃江西漕司刊本,海源阁旧藏,现藏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 32 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 22 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 5 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 5 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荀子》一书唐前仅以写本传世,至宋代始有刻本。北宋熙宁元年(1068)有国子监本。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中原支离,文献典籍被金兵卷携北去,圖书雕版澌灭殆尽,靡有孑遗,幸有印本尚存天壤间。南宋淳熙八年(1181),钱佃与唐仲友同年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两种刻本传世绝罕。钱佃的江西漕司本今存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国内仅有清黄丕烈士礼居摹抄本;唐仲友的台州公使库本因被弹劾牵涉伪造楮币、侵公入私而震动朝野,成为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一桩著名公案。此书中土累代堙沉,日本有金泽文库藏本。清光绪十年(1884)黎庶昌据以影摹,刻入《古逸丛书》。
顾广圻在清朝嘉、道间曾多次校勘数种宋本《荀子》,其《思适斋书跋》中提及:“艺芸书舍藏宋椠《荀子》二:北宋则吕夏卿监本,南宋则钱佃江西漕司本也。佃字耕道,陈直斋称其 ‘最为完善,指同时建、浙、蜀本而言。若较监本,互有短长,正以合之,乃成两美耳。” 同时指出钱刻本与参校本 “互有失叶,殊未可相补也”,是其缺憾。清末,钱刻本转归杨以增海源阁,其子杨绍和在《楹书偶录初编》中予以著录。海源阁三世庋藏嗣其家,父子祖孙,书香不绝,聚积万签,夥颐冠海内。然而,书之显晦、聚散、存毁靡常。清末民初,外患内忧,交相迭乘,世乱书散,故家弆藏时有转徙。海源阁饱受寇匪剽夺劫掠,损毁惨烈。阁书陆续散佚耗出,无复旧观。延至杨氏第四代,已无力嬗继世守,前后数次将阁书斥售。国粹家珍荡析至尽,钱刻本《荀子》也难逃劫运。1927 年,周叔弢曾在天津亲见此书,慨叹其椠精印良,卷帙清芬,忽促间未能持与他本对勘,颇为憾惜。不久,听说这部海内孤帙被大连图书馆收去。此后沉光晦迹,下落莫明。清黄丕烈有摹抄本钱刻《荀子》,张允亮校,周叔弢跋,今藏国家图书馆。(关永礼:宋本《荀子》弥足珍贵)
顾广圻跋
荀子注序、荀子新目录
卷一:劝学篇第一、修身篇第二
卷二:不苟篇第三、荣辱篇第四
卷三:非相篇第五、非十二子篇第六、仲尼篇第七
卷四:儒效篇第八
卷五:王制篇第九
卷六:富国篇第十
卷七:王霸篇第十一
卷八:君道篇第十二
卷九:臣道篇第十三、致仕篇第十四
卷十:议兵篇第十五
卷十一:强国篇第十六、天论篇第十七
卷十二:正论篇第十八
卷十三:礼论篇第十九
卷十四:乐论篇第二十
卷十五:解蔽篇第二十一
卷十六:正名篇第二十二
卷十七:性恶篇第二十三、君子篇第二十四
卷十八:成相篇第二十五、赋篇第二十六
卷十九:大略篇第二十七
卷二十:宥坐篇第二十八、子道篇第二十九、法行篇第三十、哀公篇第三十一、尧问篇第三十二
荀卿新书十二卷三十二篇、刘向序奏
第一册书前有道光九年顾广圻跋一则
顾广圻(1766 年—1835 年),字千里,号涧苹、无闷子,别号思适居士、一云散人,清朝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
钱佃,字仲耕,常熟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秘阁修撰,后出任江西等路转运使,为官颇有善政。淳熙八年(1181),婺州水旱天灾相仍,钱佃究心料理,救荒举措得力。同年,转为江西漕司官,政声不减。其所翻刻的《荀子》以元丰(宋神宗用的第二个年号)监本与二浙西蜀本参校,命工授梓,是《荀子》最早的合校本。
卷前题署:登仕郎守大理寺評事楊倞注
荀子,名况,被尊称为荀卿,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代儒家学者和思想家,赵国人,曾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楚国兰陵令,到赵国、秦国游说诸侯,宣扬儒学和传授六经,批评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学派,有韩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后世编为《荀子》一书。
杨倞,唐宪宗年间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人,杨汝士之子,大理评事。著《荀子注》一书,是现今流传《荀子》的最早注本。
其他印章均知归属,唯独【第十八卷首「竹心」(朱文长印)】这个不知道。
印章文字小问题:
各册首叶:「闐源/真賞」(朱文方印)【应为閬】
第一卷卷端:「紹和/筠藏」(方印,左陽文右陰文)【應為岩】
感谢~
已修订
老师麻烦把同一来源的淮南子也上传一下 search.rsl.ru/ru/re…100847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