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栏为《送亲图卷》其一
清代(乾隆之前?)绘本
^顶栏为《送亲图卷》其一
清代(乾隆之前?)绘本
清代 佚名 绘
纸本设色,主画 36.2x354.5 厘米
CC BY-NC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此图作者不详,描绘清代官员家庭婚礼的送亲环节。其风格类似外销画。
从卷轴人物手持的灯笼上可以看到「張府」、「文武世家」字样。
画心装裱在白色纸上。锦包首为黄色丝织物,伴有蓝,红,绿,白四色云纹。
清代绘本
清代 佚名 绘
纸本设色,主画约 36x558 厘米
CC BY-NC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此图作者不详,也是描绘清代官员家庭婚礼的送亲环节。其风格类似外销画。
从卷轴卷轴人物手持的灯笼上可以看到「文武世家」字样。
画心装裱在白色纸上。
锦包首为粉色丝织物,伴有蓝,红,黄三色几何图案纹。
清代绘本
清代 佚名 绘
纸本设色,主画约 37x376 厘米
CC BY-NC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送亲图卷.01. 作者不详. 纸本设色(36.2x354.5 厘米)清代绘本
送亲图卷.02. 作者不详. 纸本设色. 清代绘本
送亲图卷.03. 作者不详. 纸本设色. 清代绘本
书格文件\PDF\绘画设计类\送亲图卷
JPG 高清方便快速预览
TIF、PDF 高清+
2024 年 10 月 23 日 增加 两卷(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相同题材的图卷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 |
文件质量 | |
Average |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 0 |
文件质量 | 0 |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书格致力于开放式分享、介绍公共版权领域的古籍善本数字资源
CC BY 4.0:知识共享 署名 4.0 国际
感谢分享🌹
不是,先生,你这么做有点过分了吧,做人最起码得听劝吧,别人提的建议改正就行了,干嘛还要一意孤行呢?我们这里是交流自由的平台,但不是刷存在感,哗众取宠的地方,我说话有点重,不喜勿喷!
这幅画的人物发式很奇怪,清朝可是 “留发不留头” 的。这恐怕是外国人所画。
此画可能绘制早于乾隆时期。
多看点,你就不会觉得怪了。
如果是外国人画的,透视会处理的好一些。登船的右侧,远处那座桥,明显往内侧偏
我所说 “外国人”,是指朝鲜、日本等以前在汉文化影响圈的国家。清朝画家一般不会画一些人物是清朝的着装与发式(还不准确,没辫子、有些帽子的形制也不合),同时又画一些人物是明以前汉人的装束与发型。清朝绘画只见到几幅乾隆行乐图画了汉人装扮的,以及万国来朝图里朝鲜国使臣作汉人装束。此外限于识见浅陋,未能见到可资印证之图。因此起疑。
画中汉女服饰与清朝后期明显不同,更可能是清初的情况。画中主人可能是因为辫子短、又被行冠遮住,所以看不到,而力工则大概率根本就没有剃发。事实上,清代 “剃发易服” 针对不同阶层,执行力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回族的阿訇等人物就必须剃发、改穿清朝赐服,但底层回民或因经济实力不允许、又有缠头习惯,因此很多人没有留辫。藏族则从噶伦(僧人除外)到农奴都要留辫,但在辫式上允许不剃顶发(或许与气候有关)。汉族底层民众中情况也差不多,如画中帮闲和乡民穿着的都是交领阔袖,终清一代从未(因为要从事农业生产,事实上也不可能)被厂字襟、箭袖彻底取代。
不懂就問,按圖書館著錄:Sponsor
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of Taiwan)
那這圖的館藏是在台圖?或是在牛津博德利圖書館呢?
这是台北国图帮忙做的数字化,藏品应该是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
了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