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
此《注解伤寒论》由金代成无己著。全书共十卷,二十二篇(约三百九十七法)始于:辨脉法。终于: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作者以晋代医学家王叔和撰次的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蓝本,使用《内经》《难经》理论辨析并逐条注释。此为日本天保六年跻寿馆覆元刊本。
本书是全面注解《伤寒论》的第一部著作。其突出贡献在于用《内经》《难经》之说解释《伤寒论》的内容,使《伤寒论》的理论第一次得到阐发与说明。成无己根据《伤寒论》原序中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之语,始终运用《内经》、《难经》的理论注解各条文方证,力图忠实于仲景之原意。成氏采用以经注论的究方法,不仅使《内经》、《难经》、《伤寒》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同时尚阐发了仲景原文的微旨大意。成氏认为,《伤寒论》详于述症、设方和用药,而对于病因、病机及方理的论述略简,故在全面注解《伤寒论》时,将《伤寒论》的临床诊治内容与《内经》、《难经》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充实了《伤寒论》的理论体系。他不仅以经注论,而且以经注方。(介绍参考)
跻 (音 jī)寿馆是日本江户中后期在江户城成立的以医官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汉方医学专门教育学校。学校先后持续了 103 年,培养出大量医学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汉方医学的发展。此馆是由多纪家族创立,后被幕府收录为官学校并改名为江户医学馆,是江户时期日本最大的医学教育专门学校。明治初期,随着日本改革的推进,跻寿馆于明治元年被取缔,学校的历史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此版本书中有大量笔记,应该是日本医学家富士川游留下的。
注解伤寒论序(严器之撰)、伤寒卒病论集、目录
卷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释音
卷二:伤寒例第三、辨痉湿暍病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释音
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释音
卷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释音
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释音
卷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释音
卷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释音
卷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释音
卷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卷端题:仲景述,王叔和撰次,成無己註解
成无己,金国聊摄(今山东省聊城)人。靖康 (1126 年) 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成无己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理论与临床均有擅长,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因为历史因素,本书原貌不复可见,后世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分别流通。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 “医圣”。
王叔和,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人。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偶然通过《注解伤寒论》的介绍参考引用链接,接触到了光明中医教材网站,之前一直想学习中医,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如何学习中医的途径,光明中医教材网站给了我非常明确的指示,为世人提供了优质的、系统性的学习中医的途径。感谢未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