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龛手鉴

此《龙龛手鉴》(龙龛手镜)由辽代僧人释行均编写。全书共四卷,按部首分为二百四十二部,始于金部,终于杂部。各部之字均按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这是一部为当时僧人研读佛经而编纂的字典,其收字来源主要是唐五代以来佛经写本和各种佛经音义。此为宋高宗时期浙江刊本。

辽宋时期寺僧阅读的佛书经卷尚多为唐五代以来的手抄卷,其间大量俗体字、异体字、古体字,僧人识读困难,于是释行均编撰出了这部佛学字书《龙龛手镜》。“龙龛” 本指供奉佛像或盛放佛典的龛椟,书名借指佛教经典。该书意在帮助理解佛典,犹如持镜可明辨,故名 “手镜”。据书前释智光序记,全书收字收录二万六千余字,注释达 163170 字。每字下详列正、同、或作、今、通、古、俗、误各体,并注音释义。《龙龛手镜》的辽代原刻本已佚失。现传最早的有沈括《梦溪笔谈》所记载的宋刻本。

幽州僧行均集佛書中字,為切韻訓詁,凡十六萬字,分四卷,號《龍龕手鏡》。燕僧智光為之序,甚有詞辨。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熙寧中,有人自虜中得之,入傅欽之家。蒲傳正帥浙西,取以鏤板。其序末舊雲「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觀其字,音韻次序皆有理法,後世殆不以其為燕人也。

其中记载因为辽朝对于书籍外流宋地的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初期只有辽刻本,宋神宗时期,宋人在俘虏身上搜获(辽重熙二年刻本)一部,刻于浙江地区,始有宋刻本。后来宋人重刊时,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祖父 “翼祖” 赵敬的 “敬” 字,而改以与 “镜” 同义之 “鉴” 改名为《龙龛手鉴》,此名为后世所沿用。

此书为宋人赞扬重视,元明以后实用性大减,举为无用之书。清末敦煌经洞重现以来,罗振玉等人发现其中大量疑难失考的唐宋俗杂字都能借助这部书考察,大家才逐渐重新研究这部书。

新修龙龛手鉴序(释智光撰)

卷一:金部第一、人部第二、言部第三、心部第四、山部第五、車部第六、長部第七、門部第八、刀部第九、衣部第十、礻部第十一、牛部第十二、爿部第十三、文部第十四、支部第十五、皮部第十六、方部第十七、風部第十八、⺇部第十九、亠部第二十、舟部第二十一、毛部第二十二、斤部第二十三、巾部第二十四、勹部第二十五、矛部第二十六、禾部第二十七、隹部第二十八、弓部第二十九、田部第三十、宀部第三十一、羊部第三十二、身部第三十三、屍部第三十四、魚部第三十五、戈部第三十六、囗部第三十七、韋部第三十八、音部第三十九、多部第四十、尤部第三十一、光部第三十二、香部第四十三、䜌部第四十四、殸部第四十五、黃部第四十六、辛部第四十七、厶部第四十八、高部第四十九、其部第五十、章部第五十一、生部第五十二、冫部第五十三、彡部第五十四、來部第五十五、兒部第五十六、而部第五十七、臣部第五十八、羸部第五十九、龜部第六十、元部第六十一、雲部第六十二、雲部第六十三、匚部第八十四、殳部第六十五、瓜部第六十六、龍部第六十七、番部第六十八、僉部第六十九、天部第七十、西部第七十一、旡部第七十二、凡部第七十三、名部第七十四、亭部第七十五、牙部第七十六、卑部第七十七、寧部第七十八、男部第七十九、孚部第八十、䧹部第八十一、申部第八十二、虍部第八十三、歺部第八十四、甘部第八十五、幺部第八十六、巛部第八十七、甾部第八十八、由部第八十九、尼部第九十、冂部第九十一、單部第九十二、圭部第九十三、凶部第九十四、興部第九十五、丹部第九十六、知部第九十七

卷二:手部第一、䖝部第二、水部第三、火部第四、土部第五、草部第八、口部第七、女部第八、鳥部第九、馬部第十、阜部第十一、广部第十二、丆部第十二、戶部第十四、米部第十五、雨部第十六、酉部第十七、齒部第十八、耳部第十九、瓦部第二十、犬部第二十一、豕部第二十二、豸部第二十三、虎部第二十四、鬼部第二十五、走部第二十六、羽部第二十七、皿部第二十八、網部第二十九、爪部第三十、矢部第三十一、黍部第三十二、鹵部第三十三、九部第三十四、幾部第三十五、斗部第三十六、鼠部第三十七、享部第三十八、此部第三十九、止部第四十、枲部第四十一、子部第四十二、鼓部第四十三、小部第四十四、缶部第四十五、老部第四十六、井部第四十七、喜部第四十八、古部第四十九、乃部第五十、里部第五十一、爾部第五十二、凵部第五十三、黽部第五十四、臼部第五十五、也部第五十六、比部第五十七、是部第五十八、首部第五十九、果部第六十

卷三:見部第一、面部第二、又部第三、貝部第四、欠部第五、大部第六、壴部第七、豆部第八、四部第九、片部第十、示部第十一、鼻部第十二、自部第十三、耒部第十四、歲部第十五、更部第十六、夜部第十七、去部第十八、二部第十九、寸部第二十、令部第二十一、處部第二十二、彑部第二十三、氣部第二十四、倝部第二十五、句部第二十六

卷四:木部第一、竹部第二、糸部第三、肉部第四、目部第五、日部第六、白部第七、玉部第八、石部第九、革部第十、邑部第十一、足部第十二、疒部第十三、骨部第十四、頁部第十五、辵部第十六、彳部第十七、食部第十八、麥部第十九、穴部第二十、角部第二十一、歹部第二十二、力部第二十三、立部第二十四、鹿部第二十五、兀部第二十六、色部第二十七、赤部第二十八、一部第二十九、谷部第三十、弋部第三十一、廾部第三十二、入部第三十三、攴部第三十四、黑部第三十五、舌部第三十六、鬲部第三十七、鬲部第三十八、學部第三十九、冖部第四十、出部第四十一、十部第四十二、卩部第四十三、血部第四十四、卜部第四十五、癶部第四十六、卓部第四十七、弗部第四十八、屮部第四十九、疋部第五十、益部第五十一、壹部第五十二、乙部第五十三、甲部第五十四、聿部第五十五、束部第五十六、必部第五十七、不部第五十八、雜部第五十九

卷前题:釋行均字廣濟集
龙龛手鉴
释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氏,辽代蔚州金河寺僧人, 大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中后期(五代末叶至辽圣宗统和年间)。

  • 刊印信息

    宋高宗时期浙江刊本
    *卷首 〈序〉 补抄,第四册卷二叶六十九后半补抄,第五册卷三叶一前半补抄,第六册卷四叶六十九补抄

  • 责任人信息

    辽代 [1] 辽朝(907—1125 年),又称辽国、契丹,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 释行均撰

  • 行款版式

    六册。半叶框 25.7x18 厘米,十行行十八至二十字不等(小字双行,字数不等)白口单鱼尾,间有双鱼尾,左右双边。中缝上记字数,中记卷次及叶次,下记刻工名

    阙笔:「玄、朗、敬、殷、匡、桓、樹、完、構」等字缺笔

  • 序文信息

    新修龍龕手鑑序:燕臺憫忠寺沙門智光字法炬撰統和十五年丁酉七月一日癸亥序

  • 刻工信息

    范子榮、实新、囻、实、張良、澄、張、良、鋃、郑林、郑、徐、范、李、李生、子、林盛、林、徐永、何、虞

  • 钤印信息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朱方,「八徵耄念之寶」大朱方,「太上皇帝之寶」大朱方,「天祿繼鑑」白方,「乾隆御覽之寶」朱橢,「繡谷亭續藏書」白長,「內殿書印」白方,「天祿琳琅」朱方

    「吳城」朱方,「敦复」朱方,「吳城字敦復」朱方

    第二册卷一末有 [2]双行长方墨印「嘉興府東塔教寺大藏法寶記」双行长方墨印

  • 版权协议

    CC BY-NC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名

    龙龛手鉴. 四卷. 辽. 释行均撰. 宋高宗时期浙江刊本

  • 存档目录

    书格文件\PDF\宋刻本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已淡化水印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413M
  • 黑白版文件大小:38.1M
  • 相关版本

    网友 @苏崇鹂 先生归档了一些其他版本或可参看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1
文件质量
1
  yasr-loader
7 回复
  1. guozibaba
    guozibaba 说道:

    如下是根据官网加工的详细目录(可用老马工具给 pdf 挂目录,pdgcnteditor):
    第一册 1
    1. 新修龍龕手鑑序 1
    2. 龍龕手鑑平聲卷第一 3
    3. 金部第一 4
    4. 人部第二 9
    5. 言部第三 14
    6. 心部第四 18
    7. 山部第五 24
    8. 車部第六 28
    9. 長部第七 30
    10. 門部第八 32
    11. 刀部第九 33
    12. 衣部第十 35
    第二册 39
    1. 示部第十一 39
    2. 牛部第十二 41
    3. 爿部第十三 42
    4. 文部第十四 42
    5. 支部第十五 43
    6. 皮部第十六 43
    7. 方部第十七 44
    8. 風部第十八 44
    9. ⺇部第十九 45
    10. 亠部第二十 46
    11. 舟部第廿一 46
    12. 毛部第廿二 47
    13. 斤部第廿三 48
    14. 巾部第廿四 49
    15. 勹部第廿五 49
    16. 矛部第廿六 50
    17. 禾部第廿七 50
    18. 隹部第廿八 52
    19. 弓部第廿九 53
    20. 田部第卅 53
    21. 宀部第卅一 54
    22. 羊部第卅二 56
    23. 身部第卅三 56
    24. 尸部第卅四 57
    25. 魚部第卅五 60
    26. 戈部第卅六 61
    27. 囗部第卅七 61
    28. 韋部第卅八 61
    29. 音部第卅九 62
    30. 多部第四十 62
    31. 尤部第四一 62
    32. 光部第四二 63
    33. 香部第四三 63
    34. 䜌部第四四 63
    35. 殸部第四五 63
    36. 黃部第四六 64
    37. 辛部第四七 64
    38. 厶部第四八 64
    39. 高部第四九 64
    40. 其部第五十 65
    41. 章部第五十一 65
    42. 生部第五十二 65
    43. 冫部第五十三 65
    44. 彡部第五十四 66
    45. 來部第五十五 66
    46. 兒部第五十六 66
    47. 而部第五十七 66
    48. 臣部第五十八 66
    49. 羸部第五十九 66
    50. 龜部第六十 66
    51. 尢部第六十一 66
    52. 云部第六十二 67
    53. 雲部第六十三 67
    54. 匚部第六十四 67
    55. 殳部第六十五 67
    56. 瓜部第六十六 68
    57. 龍部第六十七 68
    58. 畨部第六十八 68
    59. 僉部第六十九 69
    60. 天部第七十 69
    61. 西部第七十一 69
    62. 旡部第七十二 69
    63. 凡部第七十三 69
    64. 名部第七十四 69
    65. 亭部第七十五 69
    66. 牙部第七十六 69
    67. 卑部第七十七 69
    68. 寧部第七十八 69
    69. 男部第七十九 69
    70. 孚部第八十 69
    71. 雁部第八十一 69
    72. 申部第八十二 70
    73. 虍部第八十三 70
    74. 歺部第八十四 70
    75. 甘部第八十五 70
    76. 么部第八十六 70
    77. 巛部第八十七 70
    78. 甾部第八十八 70
    79. 由部第八十九 70
    80. 尼部第九十 70
    81. 冂部第九十一 70
    82. 單部第九十二 70
    83. 圭部第九十三 70
    84. 凶部第九十四 71
    85. 興部第九十五 71
    86. 丹部第九十六 71
    87. 知部第九十七 71
    第三册 72
    1. 龍龕手鑑上聲卷第二 72
    2. 手部第一 73
    3. 虫部第二 79
    4. 水部第三 83
    5. 火部第四 89
    6. 土部第五 92
    7. 草部第六 96
    8. 口部第七 102
    第四册 110
    1. 女部第八 110
    2. 鳥部第九 113
    3. 馬部第十 116
    4. 阜部第十一 118
    5. 广部第十二 120
    6. 厂部第十三 122
    7. 戶部第十四 122
    8. 米部第十五 123
    9. 雨部第十六 124
    10. 酉部第十七 125
    11. 齒部第十八 126
    12. 耳部第十九 127
    13. 瓦部第二十 128
    14. 犬部第廿一 129
    15. 豕部第廿二 131
    16. 豸部第廿三 131
    17. 虎部第廿四 132
    18. 鬼部第廿五 132
    19. 走部第廿六 133
    20. 羽部第廿七 134
    21. 皿部第廿八 135
    22. 網部第廿九 135
    23. 爪部第三十 136
    24. 矢部第卅一 136
    25. 黍部第卅二 136
    26. 鹵部第卅三 137
    27. 九部第卅四 137
    28. 凡部第卅五 137
    29. 斗部第卅六 137
    30. 鼠部第卅七 138
    31. 享部第卅八 138
    32. 此部第卅九 138
    33. 止部第四十 138
    34. 枲部第四十一 139
    35. 子部帝四十二 139
    36. 鼓部第四十三 139
    37. 小部第四十四 139
    38. 缶部第四十五 139
    39. 老部第四十六 140
    40. 井部第四十七 140
    41. 喜部第四十八 140
    42. 古部第四十九 140
    43. 乃部第五十 140
    44. 里部第五十一 140
    45. 尒部第五十二 141
    46. 凵部第五十三 141
    47. 黽部第五十四 141
    48. 臼部第五十五 141
    49. 也部第五十六 141
    50. 比部第五十七 141
    51. 是部第五十八 141
    52. 首部第五十九 141
    53. 果部第六十 142
    第五册 143
    1. 龍龕手鑑去聲卷第三 143
    2. 見部第一 143
    3. 面部第二 144
    4. 又部第三 145
    5. 貝部第四 145
    6. 欠部第五 146
    7. 大部第六 147
    8. 壴部第七 148
    9. 豆部第八 148
    10. 四部第九 148
    11. 片部第十 149
    12. 示部第十一 149
    13. 鼻部第十二 149
    14. 自部第十三 150
    15. 耒部第十四 150
    16. 歲部第十五 150
    17. 更部第十六 150
    18. 夜部第十七 150
    19. 去部第十八 150
    20. 二部第十九 151
    21. 寸部第二十 151
    22. 令部第廿一 151
    23. 處部第廿二 151
    24. 彑部第廿三 151
    25. 氣部第廿四 151
    26. 倝部第廿五 151
    27. 句部第廿六 151
    28. 龍龕手鑑入聲卷第四 152
    29. 木部第一 153
    30. 竹部第二 157
    31. 系部第三 160
    32. 肉部第四 163
    33. 目部第五 167
    34. 日部第六 169
    35. 白部第七 172
    36. 玉部第八 172
    第六册 173
    1. 玉部第八 173
    2. 石部第九 175
    3. 革部第十 177
    4. 邑部第十一 179
    5. 足部第十二 181
    6. 疒部第十三 184
    7. 骨部第十四 188
    8. 頁部第十五 189
    9. 辵部第十六 190
    10. 彳部第十七 193
    11. 食部第十八 194
    12. 麥部第十九 196
    13. 穴部第二十 196
    14. 角部第廿一 198
    15. 歹部第廿二 199
    16. 力部第廿三 199
    17. 立部第廿四 200
    18. 鹿部第廿五 201
    19. 尢部第廿六 201
    20. 色部第廿七 202
    21. 赤部第廿八 202
    22. 一部第廿九 202
    23. 谷部第三十 202
    24. 弋部第卅一 203
    25. 廾部第卅二 203
    26. 入部第卅三 203
    27. 攴部第卅四 203
    28. 黑部第卅五 204
    29. 舌部第卅六 205
    30. □部第卅七 205
    31. 鬲部第卅八 205
    32. 學部第卅九 205
    33. 冖部第四十 206
    34. 出部第四一 206
    35. 十部第四十二 206
    36. 卩部第四十三 206
    37. 血部第四十四 206
    38. 卜部第四十五 206
    39. 癶部第四十六 207
    40. 卓部第四十七 207
    41. 弗部第四十八 207
    42. 巾部第四十九 207
    43. 疋部第五十 207
    44. 益部第五十一 207
    45. 壹部第五十二 207
    46. 乙部第五十三 207
    47. 甲部第五十四 207
    48. 聿部第五十五 207
    49. 東部第五十六 208
    50. 必部第五十七 208
    51. 不部第五十八 208
    52. 雜部第五十九 208

    回复
  2. architc
    architc 说道:

    看到有楼说到 “水印” 和 “格局”,啧啧,现在精日还真多。

    日本人历朝历代跑到中国,用 “各种方法” 收集了那么多书,你猜这成千上万本中国古籍里面,是鼓动发动对邻国进行战争侵略的书多呢?还是孔孟之道、儒家教义的书多些?如果大概也认为是后者多,日本人几百年来看这些书,就看出个明朝万历走朝鲜准备侵明?就看出个 1937 年 7 月 7 日?然后这时候啥话不说了,屁也不敢骂日本人一句,更不会说日本人看了中国古籍之后的 “格局” 跟鸡屁眼一样小,那时候 “有些诸君” 就哑哑的了。

    不得了,谈到区区的古籍的水印,哦哟,开始谈格局了。要继续 “进步” 才能赶上日本。

    啧啧。论证到这,我甚至觉得我开始的时候用 “精日” 俩字可能甚至都过于客气了。

    读书人读书人,读书不能读到狗肚子里。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