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前汉书)为东汉时期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历史。此为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藏南宋庆元时期建安黄善夫刻,刘元起刊印本。
《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 “书” 为 “志”,改 “列传” 为 “传”,改 “本纪” 为 “纪”,无 “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班彪鉴于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止于武帝太初年间,太初以后便阙而不录。后扬雄、刘歆等虽为缀续,但多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继《史记》,班彪乃发愤继续前史,终作成 “后传”(列传)六十五篇。同时班固以班彪所续前史未详,因 “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究,欲就其业”,遂本其父所作,潜精研究,续成其书,踵继先人之业。经过二十余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汉和帝永元元年(89 年),班固随从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汉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东观藏书阁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天文志》。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历时四十余年。《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此本目录后牌记:「建安劉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列传》第一卷末牌记:「建安黃善夫刊於家塾之敬室」。此书原为南宋时期建阳著名刻书家黄善夫刊刻,后转归与刘之问(字元起),由刘氏继续印刷发行?。此本即是转归刘元起之后的印本,其中删除了黄善夫的刻书识语,而增加了一段刘元起的识语,及「建安劉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牌记。
宋刻庆元本字兼欧柳,它以宋祁校本为底本,充分吸收前人校勘成果,保留了大量其他宋刻本未见的前人校语,并对后来的明南北监本、清武英殿本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新注汉书叙例(颜师古撰)、景祐刊误本、刘之问识
纪:十二卷
“纪” 共十二篇,是从汉高帝至平帝的编年大事记。虽写法与《史记》略同,但不称本纪,如《高帝纪》、《武帝纪》及《平帝纪》等。由于《汉书》始记汉高祖立国元年,故将本在《史记》本纪中的人物如项羽等,改置入传中;又由东汉不承认王莽之政权,故将王莽置于传中,贬于传末。
卷一上:高帝纪
卷一下:高帝纪
卷二:惠帝纪
卷三:高后纪
卷四:文帝纪
卷五:景帝纪
卷六:武帝纪
卷七:昭帝纪
卷八:宣帝纪
卷九:元帝纪
卷十:成帝纪
卷十一:哀帝纪
卷十二:平帝纪
表:八卷
“表” 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之沿革。前六篇的记载包括汉初同姓诸侯之《诸侯王表》,异姓诸王之《异姓诸侯王表》,高祖至成帝之《功臣年表》等,藉记录统治阶层来达到尊汉的目的。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其中《古今人表》一门,班固把历史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之官制。
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上
卷十四:诸侯王表
卷十五上:王子侯表上
卷十五下:王子侯表下
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
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下
卷二十:古今人表
志:十卷
“志” 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治革。由于《汉书》已用 “书” 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 “书” 为 “志”。《汉书》十 “志”,是在《史记》八 “书” 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并《史记》的 “礼书”、“乐书” 为 “礼乐志”,“律书”、“历书” 为 “律历志”;改 “天官书” 为 “天文志”,“封禅书” 为 “郊祀志”,“河渠书” 为 “沟洫志”,“平准书” 为 “食货志”。又新增刑法、五行、艺文、地理四志。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秦、汉之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及高门大族与帝王之奢靡等。《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量的自然史资料。《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月蚀等天文资料。《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汉之刑法及点出文、景用刑之重,更指出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之恶果。《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之经济发展。《沟洫志》则言上古至汉之水利工程,并言治河之策。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假述西汉一代事迹。
卷二十一上:律历志
卷二十一下:律历志
卷二十二:礼乐志
卷二十三:刑法志
卷二十四上:食货志
卷二十四下:食货志
卷二十五上:郊祀志
卷二十五下:郊祀志
卷二十六:天文志
卷二十七上:五行志
卷二十七中之上:五行志
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
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
卷二十七下之下:五行志
卷二十八上:地理志
卷二十八下:地理志
卷二十九:沟洫志
卷三十:艺文志
传:七十卷
“列传” 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亦以时代之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标题。《汉书》列传于文学之士的传中,多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文字,如《贾谊传》载《治安策》;《公孙弘传》载《贤良策》等,此皆《史记》没有收录的。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循吏》、《游侠》、《酷吏》等,此外又新增《外戚列传》、《皇后列传》、《宗室列传》,此亦为《史记》所没有的。在四裔方面,有《匈奴》、《西南夷两粤朝鲜》、《西域》等三传。“列传” 最后一篇是《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又 “列传” 各篇后均附以 “赞”,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列传” 以记载西汉一代为主。“列传” 各篇后均附以 “赞”,即仿《史记》篇末 “太史公曰” 的体例。此外,又仿 “太史公自序” 之意,作 “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
卷三十一:陈胜项籍列传
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
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
卷三十五:荆燕吴传
卷三十六:楚元王传
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
卷三十八:高五王传
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
卷四十:张陈王周传
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卷四十二:张周赵任申屠传
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
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
卷四十六:万石卫直周张传
卷四十七:文三王传
卷四十八:贾谊传
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
卷五十:张冯汲郑传
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
卷五十二:窦田灌韩传
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
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
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
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
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
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卷五十九:张汤传
卷六十:杜周传
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
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
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
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
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
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
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卷七十三:韦贤传
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
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
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卷七十八:萧望之传
卷七十九:冯奉世传
卷八十:宣元六王传
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
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传
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
卷八十四:翟方进传
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
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
卷八十七上:扬雄传
卷八十七下:扬雄传
卷八十八:儒林传
卷八十九:循吏传
卷九十:酷吏传
卷九十一:货殖传
卷九十二:游侠传
卷九十三:佞幸传
卷九十四上:匈奴传
卷九十四下:匈奴传
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卷九十六上:西域传
卷九十六下:西域传
卷九十七上:外戚传
卷九十七下:外戚传
卷九十八:元后传
卷九十九上:王莽传
卷九十九中:王莽传
卷九十九下:王莽传
卷一百上:叙传
卷一百下:叙传
前题:班固……正議大夫行秘書少監琅邪縣開國子顏師古注
班固(公元 32 年~公元 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 “班马”。
黄善夫,南宋时期福建建安人,其事迹史无记载,以刻书闻名于后世。
真可惜啊,“日本民俗博物馆藏”。。。唉。。。
第十七册 汉书二十六 天文志 第二十八、二十九页之间缺一页,民俗图书馆网站有此页,但刷不出来,唉!
万分感谢!
文件较大或可选择百度网盘转存后下载
链接: pan.baidu.com/s/1mU…A?pwd=6666
百度网盘又可以用了么?
重新注册了账户~作为备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