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此《尔雅》由晋郭璞注,全书共三卷,现存十九篇: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此为清嘉庆十一年顾广圻思适斋据明吴元恭仿宋本翻刻。

尔雅》全书收词语 4300 多个,分为 2091 个条目。本 20 篇,现存 19 篇。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先秦各地的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的单语言词典,“尔” 是 “近” 的意思(后来写作 “迩”),“雅” 是 “正” 的意思,在这里专指 “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原为训解经书所作,故经书以外之字,不作训解。《汉书·艺文志》列入 “孝经类”,著录为三卷二十篇;唐代以后列入 “十三经”;后列入 “小学类”,存十九篇。前三篇解释一般词语,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后十六篇根据事物的类别解释其名称,类似今天的百科辞典。因其所训释的是先秦经书中的文字名物,故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尔雅》原本只是纯粹的一部词典,与儒家并无关系,但后世儒家将其列入十三经中,使其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明代吴元恭仿宋本《尔雅》为明中期名刻。然传世无多,至清即为稀见之书。故吴门顾千里校而覆刻,由名工刘文楷、彭万程雕板,为清代仿宋本之代表作。

重刻吴元恭本尔雅序(顾广圻撰)、尔雅序(郭璞撰)

卷上
释诂第一
释言第二
释训第三
释亲第四

卷中
释宫第五
释器第六
释乐第七
释天第八
释地第九
释丘第十
释山第十一
释水第十二

卷下
释草第十三
释木第十四
释虫第十五
释鱼第十六
释鸟第十七
释兽第十八
释畜第十九
后跋(戈宙襄撰)

书名页题:嘉慶丙寅重刻爾雅郭注明吳元恭本

郭璞,字景纯,两晋时期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方术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吴元恭,明校勘学家、藏书家。字仲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顾广圻(1766 年—1835 年),字千里,号涧苹、无闷子,别号思适居士、一云散人,清朝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五年。元和(今属江苏苏州)人。与孙星衍、黄丕烈等人称清一代校勘学巨匠。

  • 刊印信息

    清嘉庆十一年(丙寅 1806)顾广圻思适斋刊本(据明代吴元恭仿宋本翻刻 [1] 应为*顾校本 “翻刻甲本”,参考评论 @風雨竹

  • 责任人信息

    晋 郭璞 注

  • 行款版式

    一册。半叶框 18.7 x 13.6 厘米,八行行十七字,小字双行, 白口白单鱼尾,四周双边。

    每卷末有经若干字,注若干字。卷尾有 “嘉慶十一年吳門顧氏思適齋重刊” 木记双行。

  • 序跋信息

    重刻吴元恭本尔雅序(顾广圻撰)
    序末有 “彭萬程刻” 四字

    尔雅序(郭璞撰)
    后有 “嘉慶丙寅吳門顧氏思適齋重刊行” 三行木记

    后跋(戈宙襄撰)
    后有 “劉文楷刻” 四字

  • 参考文献

    《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郭立暄 著)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名

    尔雅. 三卷. 晋. 郭璞注. 清嘉庆十一年顾广圻思适斋据明吴元恭仿宋本翻刻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文件包含分篇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117M
  • 黑白版文件大小:7.78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3
文件质量
3
  yasr-loader
11 回复
  1. 无名小卒
    无名小卒 说道:

    未曾先生,不知能否找到《尔雅义疏》(蜀南阁本、湖北官书局本)的高清版?这两种比较稀见。

    回复
  2. 路有多远
    路有多远 说道:

    未曾先生,1.5T 的硬盘用来同步和共享数据,现在快满了,有没有办法换新盘同步新数据,而不是换更大的硬盘重新同步呢?
    现在有点头痛了。

    回复
  3. 風雨竹
    風雨竹 说道:

    未曾先生,这个本子应该不是顾校本的原刻本,上海图书馆郭立暄老师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将这个本子鉴定为顾校本的 “翻刻甲本”。这个本子对顾校本的翻刻严丝合缝,不仔细看很难看出来。郭老师的书中给出了翻刻甲本的书影,其中 “重刻吴元恭本尔雅序” 第一页前半页上边栏上有一小块缺口,而您发的这个本子上恰好也有这个缺口,所以这个本子应该是顾校本的 “翻刻甲本”。

    回复
    • 未曾
      未曾 说道:

      感谢先生分享此宝贵鉴定意见。
      我还未读过郭立暄老师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
      暂且将这条评论批注到 刊印信息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