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02755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来源:大学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此为清末佚名抄本,现藏南京农业大学,公开影件清晰度一般,但包含三种书籍,考虑到有汇聚可用之处,也发一下

     

    1、月季花谱,清评花馆主

    这部书存世极多,罗振玉都校对过一本(《农学报·七十八册》),美术丛书也有。

    作者暂失考,有的文献认为是“南皮张之万”。成书时期失考,但为月季品种爆发的一个时期,放到同光时期是比较保守合理的。

    搜狗截图20230728192604

     

    2、月季花谱,清鹅湖松下花农

    这部书存世数量不少,但各图书馆也不公开,所以也有价值。

    抄写者将序文的“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冬至日鹅湖松下花农叙”一行隐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在雅昌艺术网搜到几本对了一下文字

    夏日不可翻盆,深秋及冬更不可翻盆......

    而欣欣以向荣矣......

    发现即同治十三年浙江平湖“松下花农”所著月季谱,虽然各抄本文字不一样,但是同书无疑。

    关于作者,有的文献认为是“邑人沈赓良”。

    搜狗截图20230728200243

     

    3、兰蕙花镜,清佚名

    第三部是讲兰花的书,用我手头的诸多兰谱对过文字,没看出来是哪本书,但其气脉连贯、语言相似,不像是条文杂录,应该是整体著作。又鉴于天下兰谱我尚未看尽,或许在各大小图书馆还有同样的,请有识之士教我。

    读其内容,可知作者为余姚人,提及到屠用宁《兰蕙镜》、朱克柔《第一香笔记》,可知为嘉庆以后。又提及“悉遭兵燹失传”,江浙这些书籍和品种遭到兵火焚毁一般来讲是太平天国一事。又提及“故友徐汉三”,徐汉三为余姚养兰大家,活跃在道光咸丰间,据文意,徐汉三已死,有点几十年后追忆的味道,所以这部书成书于同光时期,应该问题不大。

    搜狗截图20230728204251搜狗截图20230728204232

     

     

    电子文件为普清带水印,因为原色太暗提亮了一下颜色。

    因为抄写了三部书,为了方便观看,拼了一下长卷。建议使用亮色长卷观看

    其中有一页歪斜遮挡文字,是图书馆拍摄倾斜,没有办法

    链接:pan.baidu.com/s/1yz...Q?pwd=cyyz

    @102759 回复 ⚑举报 

    相啸魔
    游客

    感谢分享

    @102761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为便于后续看到的兰友,复制传播。数日来,我对他的草书细细品味,将第三部书的正字打了下来,也便于各位一目十行的阅读。

    试一试本站的长帖大小标题功能

    但其中有一些文字,因为抄写的人草法不严,确实是拿不准,已用红色标出,还请各位朋友集思广益。或者未标出但不对的文字,也请后续看到的朋友提出质疑。

     

    ①汞。

    他的字形就是永,但是“永炼”是不通的,“水炼”就很合理,如定作水字,又不对,这个抄者的水字都写得很浑圆,这里起笔一横和一点就是故意写的,所以只能定作“汞”字,又由于古人汞字草书的案例太少,所以姑且定作汞。

    搜狗截图20230728210225

    ②洋。

    这个抄手的澤、深、渾,都是基本统一的,很明显的,而且他写詳字写作“详”。所以这个字应该就是“洋”。

    问题是“洋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又生疑了。

    同光至今人养兰花,传下来就是用“翠云草”,是毛茸茸的地柏类植物,我还养过,他这里的“洋草”没有查验到文献,如果是泽草也不对。

    搜狗截图20230728211223

     

    ③页

    这个写手的这个字,很明显就是页字,他的其、更、贝都不是这样写的。

    绿色框框内,最左为存疑的“页”字,中右为无疑的“其”字,写手习惯是高度统一的,从红色断句也可以看出是连着上面的。

    但问题是《名种册页》这个搭配不对,应该是《名种册葉》,是不是因为在同光时期对于“册页”“书页”“页码”已经跟现在一样?

    另外宁波冯氏《名种册页》是什么书?似乎过去文献都是周氏《名种册》

    搜狗截图20230728211446

    ④聊

    从文意上一定是聊,但他写得太臭太像联字,也拿不准了

    搜狗截图20230728212314

     


     

     

     

     

    蘭蕙花鏡目録

    栽種評看疏

    載養二法論

    評看二法論

    架色幹紅辨

    蘭蕙餘義

     

    蘭鏡

    栽種評看疏

    蓋聞良工不循公輸子之法,無以施其巧,煉不祖李少君之術,無以運其神。我江浙兩省,蘭蕙之尚,由來久矣,酷嗜者數百家,共賞者數千種。此中之名種,間世一出,此藝之精明,代不乏人。論種子之多,莫多於楓涇,養法之妙,莫妙於餘姚。

    何以我姚別出心裁,無非栽養悉本前人之榘矱,評看不越授受之津梁,是以法者全而其性得矣。他植者則不然,栽養皆失其本性,評看各出乎臆斷。自矜自詡,分門別戶,以致各種出而不傳於世者,比比然也。兼之各郡栽土不一,蘇郡喜細糯之紫油泥,過於膩滯。蠡城喜輕鬆之貫山泥,過於燥裂,嘉興、湖州、松江、常州喜粗重之富陽泥,過於堅硬,俱未適乎中。而其性日以離矣。故燥濕鬆實之得宜,惟餘姚燕窩將軍山泥為最,栽養評看之確當,惟故友徐漢三為冠。惜曩時欲著蘭譜,有志未逮,所遺録者《春花頭形九法應證》、《夏花頭形八法比例》二篇,俾知者一目了然,不知者茫無適從。

    今余非敢自逞過人之識,不過身經三十載之霜星,見聞較廣,目覩百般之種,跋涉雲遙,故能分其類,以補其闕,筆楮寸牋,責諸大雅,凡我朋儕,諒不以管窺蠡測見哂也。

     

    栽養二法論

    蓋蘭蕙一名離母草,一名王者香,生於幽谷,清潔雅品,奚似栽培而吾儕之耑尚肥壅者,無非以人力巧奪天工之意也。近觀《花鏡》《羣芳譜》以及《致富全書》之所載所論,是是非非,有合於栽養建蘭之法居多,與蘭蕙相去霄壤。而蘭蕙以天時之雨暘,氣候之乾濕,常宜微乾,恆忌太濕。

    略敘四季之概:蘭生陰,蕙生陽,本物性之稟賦。蕙喜深,蘭喜淺,見栽植之攸宜。填盆,須靈空用磁石,或用蚌殼半鋪底。臨種,山土以潤澤為妙,過燥則浮,過濕則粘滯。根下切勿空鬆,盆面形如饅首,宜草鋪滿,須燥泥撒罅隙,兩手撳實,灌水後避陽五六日,則洋草活而生機得矣。若夫養宜空曠,避西日以受東風。安排須認向,勿使朝南而又北。交春令轉和煦,勿閉悶須漸出臨簷,盆泥乾固(原鈔如此)忌烈日,稍灌雨水以潤之,二三月翻盆宜出簷,未可宿露。因霜雪未斷,此時剪淨油根爛尖,勿使餘剩以生斑點。至於壅法,人中白宜蕙,血餘草宜蘭,總不及肥泥之兩可,四五月蘭蕙生草,淡日宜曬,烈日宜遮,篾篷陽重,蘆簾陰涼。要以高搭為妥。若霉時並秋季霪雨,不宜過濕,掇近當風處,亦不過一二日而已。如沃金汁草汁,須陳宿為妙。六七月酷暑,盆泥易燥,灌水必須緩透為度。少灌則內外不勻,早灌則熱氣未盡,不遭白黴,定犯燥銹。八九月蘭蕙生花,正宜風日,芟薄草以免黰𪑦。仲冬慮霜,須置南廊受陽光以俟乾燥,遇西北風冰凍,始入密室,但非嚴寒,勿閉窻以致悶,一遇東南風礎潤,亟出廊下。又交春令,仍循序栽養也。余不過閱歷稍多,以識其性焉耳,並備後之同志者,非始非栽養之小補云。

     

    評看二法論

    古以蘭擬君子,蕙謂大夫,其幽香不同,凡蕊清標冠乎羣芳,是以評論取其端方,看法辨其真偽。昔閱常州屠氏《蘭蕙經》、楓涇陳氏《王者香集》、蘇州朱氏《第一香筆記》、甯波馮氏《名種冊》,蘭蕙來歷、形質、繪疏頗詳,悉遭兵燹失傳,惟所載詳看之法,嫌其太渾,以白殼緑筋瑩徹者為素,以薄殼挺絲濃彩者為梅,以尖瓣軟鋒為水仙,兼之稱名又別,宜興呼蟲,無錫稱異,常熟謂巧,蘇州總名曰細花。

    余故分評看蘭蕙之法,並分梅瓣、水仙、白果、荷花、蝴蝶諸類。一以圓瓣硬鋒尖舌為梅瓣, 一以尖瓣軟鋒圓舌為水仙,一以圓瓣鋪舌清兜頭鋒為白果,一以收脚放角側單(原鈔作丹,過俗改正)鋒為荷花,一以多瓣碎舌散鋒為蝴蝶。

     

    若夫看法有深奧可以紗緞為喻,貼蕊之殼曰籜,細花籜後必有彩色,彩重籜厚鋒必厚,彩少籜薄鋒亦薄,彩過重,籜後絲類,則硬鋒夾背。總以彩籜相稱,殼稍尖長,頭圓穩,下部足,色紮緊,方開端正好花。

    如條縷花彩淺腮漏脅者,品低而多變。

    如外三瓣背有白筋圓缺舌者,開久即穿,方舌者,開武𠿕。

    如籜後全無緑彩,惟細筋絲根之通梢、外罩濃霧者,亦成粳性,下等水仙。

    如籜後細糯,白殼緑筋明透無滑光者,開淨素。

    如純白殼兼色滯、並全綠殼而筋粗色昏者,開大葷。

    籜後無紗筋起緞子滑光者,開蝴蝶。

    又蕊形如龍眼無籜外瓣結圓者,內必無鋒,開白果。

    或開放角荷花,但春蘭色殼,少則易看,夏蘭色殼,密變端多,目力所不到,必待小背露矗,日光照之,明殼者素,昏暗者不素。

    小背轉色起鈎勁者,多成佳種。小背厚,頭形平匾離縫者,為梅瓣。

    小背略厚,白凸現頭形,尖長排密者為水仙。

    又一種小背如地虎翼,略見兼緑者,為變種。性多出入,究非佳種。

    蘭有赤殼素,蕙有退金素,未可一例而論。總看籜氣彩糯、筋絲隱挺軟硬為準。尤宜臨看仔細,庶無魚目混珠之弊。

     

    余親炙諸前輩授受之秘,多端比例,詳加揣摩,確有應驗。蓄諸寸衷,不公於世,此法卒於湮沒。然手否乎,惟冀高明有識之君子,幸教我以不逮焉。

     

     

    架色幹紅辨

    且夫架有上中下,色有邪正,幹有精粗長短,紅有淺深多寡之別,吾儕既尚蘭蕙,架色幹紅,四者互相表裏也,

    一曰架,如一字、宀字、八字。

    二曰色,如青梅、松花、猪肝、臭肉。

    三曰幹,如燈草、筆套、錠子、箭頭。

    四曰紅,如蝙蝠、一點、品字、元雙、直真。

    架一字為上,色須青梅為正,乾須細,純白為霜雪,純紅為硃漆,此三者未可與梅瓣水仙素同日語也,如純黃、純白、純紅而又能兼梅瓣水仙素,更超群軼類之種世所罕見。若夫春蘭緑白落架居多,夏蘭則豬肝臭肉平肩不少。蕙有繞幹、斂幹、粗幹、爛容之弊。蘭有短幹、仰頭、俛蕊、五官不配之嫌。是以蘭蕙之未能全美,猶苗之有莠,粟之有秕,無殊也。

    余故辨前人之渾,醒後人之目,竊附己意,自任穿鑿附會之咎也夫。

     

    蘭蕙餘義

    夫蘭者總名,其分有九,相似而不相同,世人渾呼之曰蘭花。余故一一論之辨之:

    一曰蘭,一幹一蕊,放於春季,其香幽而且久,謂之蘭。

    二曰蕙,一幹數蕊,放於夏初,其香竭而且暫,謂之蕙。

    三曰建蘭,放於秋季,花與蕙無異,香與蘭稍別,其放不止一次,其香清甜可嘉,謂之建蘭。

    四曰歐蘭,放於冬令,栽用砂水,花似蘭無香,葉如玉竹,與蘭迥別,出於泗州,謂之歐蘭。

    五曰風蘭,花與葉俱如蕙,不藉栽培,當風即放,其香如蘭,隨風馥郁,出於溫州,謂之風蘭。

    六曰箬蘭,花如蕙而葉如萬年青,放於夏初,無香,出高山極陰之處,謂之箬蘭。

    七曰魚子蘭,放於夏令,花與葉俱非蕙而香似蘭,謂之魚子蘭。

    八曰佩蘭,九曰澤蘭,皆有蘭之名,非蘭而又非蕙,植於家園,以備醫家之用,謂之佩蘭澤蘭。

    表其大略,而猶不僅於此者。

     

     

    @102763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忘了标红的:

     

    栽養二法論

    蘭蕙一名離母草,一名王者香......

     

    这一页,就是下面这个鬼样子,可以看出是“兰蕙一名离母草”,但前面挡住的是两个字还是一个字,拿不准,我猜测是“盖”字,姑且如此。

    而且“离母草”这个别名,也不知道作者依据什么文献,大概古人说是就是吧。

    只知道宋元時期的《采兰杂志》有“待女草”,明代王世贞明确有“王者香”。可能是清代才有的

    搜狗截图20230728213913

     

     

    @104231 回复 ⚑举报 

    朔恒
    游客

    求助,南京大学同学 下载或影印 《藝蘭新譜:8卷》1册  (清)汪宗淦編

    @130781 回复 ⚑举报 

    游客

    @朔恒 #104231

    同求,拿到資源了嗎

     

    @134106 回复 ⚑举报 

    朔恒
    游客

    @迟 #130781

    暂没,您有资源共享一下

    @136283 回复 ⚑举报 

    朔恒
    游客

    判定确当1

    @138937 回复 ⚑举报 

    朔恒
    游客

    关于出处、著者与成书时间

    出处:

    目前有五个出处:1.清末佚名抄本《兰蕙花镜》,有蕊形六种前部分,缺失翘角,现藏南京农业大学;2.孔网售出兰蕙谱(兰言述略同被归为兰蕙谱),未知下落;3.兰蕙纵横记录的景国政藏本_有吴兴兰痴署名,蕊形部分有缺失;4.六十年代朱老总刊印的《兰蕙镜·兰蕙真传》,1938年任永庆获得,徐天循作序,其中兰蕙镜部分有残缺记载此谱内容,并有部分补加,在校对中有注明,依据国家图书馆少兰本《兰蕙镜》中无《兰蕙谱》内容,疑为养兰者抄录不同兰谱,形成残缺本并重新抄录而成。5.南京图书馆藏《兰蕙原说》,无养护杂论部分,原本为八千卷楼藏书,序言有余姚艺兰史记录,后有提拔,藏本有江苏省第一图书馆藏书印,八千卷楼藏书之记,钱塘丁氏藏书三枚印记;出处和提拔序言记录同《兰言四种》余姚兰蕙谱章节:书中有错舛,兰蕙来历记述不全,亦有抄录错讹,提及栽养评看二法与槎溪《兰蕙镜》略同;槎溪《兰蕙镜》已无可考。按提拔:此本为徐蘋湖所著,1861被劫灰兵燹后,为后人所记追述。大段可采取,未有能详细论述。5个本子未有刻本刊印,流传甚少。

    著者:

    况且不论其栽养方法,读其内容,“唯(故)友”一词意为著作者于徐汉三为同为道光年生人,“何以我姚”表明作者为余姚人士;且文中记录的余姚出产品种都有出余姚某某某,而别处大都仅有地名,无采掘者或栽养者姓名,进一步说明作者熟知当地人士;“盆面形如馒首” 典型的余姚种法,且杜氏有推广,且有被光绪年兰著所引用,进一步确认作者为余姚人士无误。(曼陀羅華閣叢書 艺兰四说)

    十圆(后改集圆),兰言述略记述为咸丰初出余姚,兰蕙同心录‘张圣林花叟携至我禾’,“圣林素梅”兰蕙小史记载:“花产富阳山。有樵叟折花插担归。圣林张老见诘根株,许以重酬往复寻遍不可得。次年谷雨嘱叟更访,历五日得于山隈松下。花八萼。张悦,买舟携花来我家寄余种艺。余出二百金并书券与合不令人知。植三年己长叶至七筒,惜遭庚(1860)乱毁去。”大绿梅记述“富阳张圣林曾购一盆”明确张圣林为富阳人士,按兰言述略,富阳张升(圣)林为兰贩,往各处发卖,“二百金”贩者商人也,故其非第一手获得十圆种,按谱中记载:“十圆,三瓣长脚,半硬捧边,圆舌,细干,宀字架。出余姚南乡卢阿黄、为徐汉三所得。”著者对采兰人都有记载,更确定著者为余姚人,且推断徐汉三为道光咸丰年间人,兵祸时或已故。按兰蕙原说得序言,徐蘋湖与徐汉三确为道光年人,据《八千卷楼藏书目录》、《清史稿》-卷147 志122记录<兰蕙原说> 徐蘋湖著,更进一 步确定原著的流传渊源,文中“栽养评看之确当,唯(故)友徐汉三为冠”说明著者与徐汉三交好,爱兰艺兰。整本内容有后人追 述增加,文中所述“后徐汉三、王春卿、徐蘋湖三前辈接踵而起”又说明抄录者为后起之秀,依据袁忆江著述内容,有周怡亭《名种册》、周荷亭《栽法》分别是道光、同治成书;《艺兰四说》:“余姚黄氏兰蕙谱兵燹后不传”,记述最接近“黄氏”者,袁世俊《兰言述略》记录黄荫斋1866年在上海售卖兰蕙,确定与《兰蕙原说》记述的第一圆的栽养人为同一人,此谱或为黄荫斋在徐蘋湖处抄本基础上做了增加,亦或《兰蕙说》未失传,在艺兰人之间传抄,从而修 编增删形成时下的兰蕙谱等抄本,现行本或为依据各家所长,汇总整理而成,结合有栽法、名种册、或有徐汉三论断。以抄录流传于世。

    同时可考证徐蘋湖为艺兰家,从而亦可推断《兰蕙小史》、《兰言述略》记述的余姚第一梅出徐岭湖家有误。

    成书时间:

    《艺兰四说》:“更有以梅、荷、水仙、三瓣增翘脚、白果、蝴蝶为六种者,与诸家所评不同,似不足据”。‘与诸家所评不同’,说明独异,有唯一性,推断杜氏熟知此兰谱,说明成书早于《艺兰四说》(1872)

    著作与兰言述略同时归并为<兰蕙谱>,品种记录有很多相同,但著作中未记录寅谷素、申顶、绿云,寅谷素为余姚选出,出于光绪年;本乡本土的品种不可有遗漏,申顶1868年选出,绿云1869选出;兵燹指太平天国运动 浙江范围于1860~1862最盛,故推断成书年区间为在1863~1868之间,在江浙兰蕙极盛时期遭遇兵祸,此本为兵燹后的一本兰花著作,作者在兵燹前与友同赏兰蕙,熟知当时栽养评看,以记述进行编订,此本是对惨遭毁伤的一个修编,传承作用甚大,兰言述略等兰谱在此本的基础上做了补充和创新。

    兰言述略(光绪二年1876)记载:余姚之老细种,庚申1860以前,每年多有载往各处求售者。其时富阳张升林,向余姚种户贩兰蕙,往各处发卖,或将假种赚人。购者不察,往往受其欺。匪乱以后,丙寅1866间,常莲元往余姚,载细种来沪,后黄荫斋载细种至沪,价则较前三倍。盖以别处细种皆断,惟余姚携出避匪乱,故其种独茂,彼故以奇货居之。近年愈种愈多,不但仍复旧价,较前更贱。余姚素无极品之种,嘉兴枫泾极品最多,兵灾后尽遭毁伤。惜哉!

    申顶:又名:上顶梅。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由上海复兴船行的采兰山农以粗花售于袁忆江,因上海所选出的绿蕙,故名“申顶”。

    金岙素 道光出余姚徐汉三 《兰蕙真传》 《艺兰要诀》有载 二者成书晚于道光

    《兰蕙同心录》(己巳1869绿云出 成书晚于此时)

    依据《兰言四种》,“咸丰兵燹后就所记而述之”, 张应位,朱炯之的栽养记载与《兰蕙原说》相同,书谱名为余姚《兰蕙谱》。按杨氏所述,江苏省图书馆及提拔内容,仅《兰蕙原说》一部,此本在八千卷楼藏书目录可寻,杨氏对谱名作修改,从其他传本来看,《兰蕙原说》不是全本,或有不同兰 谱混抄改编本。按其他抄本,南京农业大学的抄本虽不是全谱,但错讹最少,尾页有旧清抄本字样,谱名也明确《兰蕙花镜》。按抄本文中用词,语气连贯,言简意赅,非口述杂文。从评看二法论的分类与时下对应,特别是在分类中最早提出蝴蝶瓣之说,蝴蝶瓣品种从清末民初逐渐繁多,杜氏《艺兰四说》 不足据有一定偏驳,成书时间早于艺兰四说,更确定为同治年间。

    《兰蕙纵横》所述的成书年为庚子1900年,仅对品种有论述,未对选育年份进行断代论证,若1900年,兰蕙同心录已出,绿云按理在书中会有记录,但无;所述“吴兴兰痴”与徐汉三相识,徐汉三为道光年人,即使高寿经历咸丰、同治,但至1900相差近30年,故成书时间为臆测,推断吴兴兰痴于1900年抄录的此书;‘宀’、‘山’有抄录笔误:兰言四说为刊印本,其中记录的为‘宀’,并进行了解释。其余抄本均记录为“宀”。纵横论断考证不足。

    @160551 回复 ⚑举报 

    芷雨
    游客

    @崇鹂 #102761

    乾𨺓時「頁」已可用作「葉」。四庫全書有其例,這個是可以確信的。

    「冊葉」作「冊頁」似乎康熙時就有,不過沒有仔細調查过。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月季谱合抄本.南京农业大学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