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御題竹爐圖詠

2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5年3月25日

book info

撰於2015年3月25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御題竹爐圖詠

此《御題竹爐圖詠》是清乾隆時無錫知縣吳鉞將乾隆南巡時在惠山寺竹爐山房品茶和觀賞竹爐圖軸與隨駕大臣詩文唱和,連同明代至乾隆時期有關聽松庵竹茶爐詩文匯集刊行。內含精良版畫四幅(九龍山人王紱制,履齋寫,吳珵寫,張宗蒼所補繪)。此本書名頁題:聴松菴竹罏圖,為清乾隆27年無錫原刊本,書前附駐蹕惠山詩。

無錫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旁,原有松樹萬株,是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所植,性海又在萬松之中建一精舍,名為聽松庵,聽松庵里有一竹茶爐,古色古香,煞是漂亮,此竹茶爐來歷可不簡單,可以說是中國茶文化中的一個「尤物」,自從明初創製以來,雖屢毀而屢新,延綿至今,近七百年之久,引起了明清以來百餘位文人、僧人甚至是皇帝的關注,他們一邊以此竹茶爐煮二泉,烹佳茗,一邊盡情地揮灑着藝術才華,作詩撰文,繪畫揮墨,歌吟讚美它,留傳至今,共計二百數十首(篇)詩文,十餘幅繪畫與書法墨跡,以及四部專著,由此而形成了惠山聽松庵竹茶爐「烹泉煮茗」的獨特的茶文化現象。(文字介紹參考:惠山聽松庵竹茶爐與《竹爐圖詠》

由於乾隆題詠聽松庵竹茶爐與惠泉詩文極多,為了迎合皇上的歡心,也為了使惠山聽松庵松竹茶爐更加名揚四海,當時的無錫知縣吳鉞等人將明代至清乾隆時期有關聽松庵竹茶爐詩文繪畫與墨跡匯集在一起,刊刻行世,書名為《惠山聽松庵竹爐圖詠》。

大致目錄

書名頁題:聴松菴竹罏圖

卷首附:駐蹕惠山詩

元集:首載一幅山水圖,題款曰:「九龍山人王紱為真性海上人制。」是明初中書舍人王紱為惠山寺主持、竹茶爐最初所有者性海所畫。除王紱之畫外,又收錄了明代文人吳寬、程敏政等竹爐圖吟詩歌十六首,以及乾隆與大臣奉和竹茶爐詩十四首。

亨集:首載第二圖,是為履齋所畫,圖中有山,山中有松,松下有庵,庵中有僧,僧人正拱手端坐。無疑是惠山聽松庵之寫照。第二圖之後,收錄了王達、王紱、吳潛以及乾隆等人竹茶爐詩文三十八篇。

利集:首載吳王呈於成化十三年(1477)所繪聽松庵品茗圖,圖後共收錄秦旭、秦夔、邵寶、乾隆等人詩文三十一篇。

貞集:首載第四圖,是為清代畫家張宗蒼奉乾隆之命補繪的「聽松庵品茗圖」。圖後共收陸簡、程敏政、秦夔和乾隆等人竹茶爐詩文四十九篇。

最後為吳鉞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寫的後記,介紹了該書編纂刊刻之緣起與經過。從後記中我們得知,以上所分元、亨、利、貞四集,是按照原四軸詩文畫合卷原樣排列次序刊刻的,乾隆三次南巡所吟詠惠山與竹茶爐詩亦附於每卷之後。

該書在鄭振鐸《西諦書話》已經著錄,云:「清吳鉞輯四集一冊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並為該書作一題跋云:

友人某君為余得此本於平,附圖四幅,極精良可喜。乾隆三次南巡,皆經惠山,曾題此卷。諸畫為秦文錦所臨,書簡者為吳心榮,均佳妙。第一圖為九龍山人王紱繪製,第二圖為履齋寫,第三圖吳王呈寫,第四圖則為張宗蒼所補繪。元明人真跡,傳世者罕矣!得此摹本閱之,亦慰心意。鄒炳泰《午風堂叢談》(卷五)云:『乾隆己亥,是卷為邑令邱漣取入官廨,不戒於火,名山巨跡,了無一存。太吏奏入。皇上於幾暇親灑天筆,為作第一圖,復命皇六子補第二圖,貝子弘日午補第三圖,侍郎董浩補第四圖,御製詩章冠於卷首。於每圖後,補錄明人序疏詩什,依原次,以還舊觀。』按此本刊於乾隆壬午(二十七年),至己亥(四十四年),而原卷燼於火。存此摹刻之本傳世,猶依稀可見古作之面目,幸矣。

吳鉞,安徽全椒人,清朝政治人物,附貢出身。乾隆二十一年,接替沈名掞擔任江蘇宜興縣知縣,後由崔國棟接任。

註:此PDF文件包含分捲圖書籤。半葉八行十七字。書名頁題: 聴松菴竹罏圖
--
文件:御題竹爐圖詠.四卷.附駐蹕惠山詩.吳鉞集錄.清高宗撰.清乾隆27年無錫原刊本.1762年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80M

直接下載

評論

  1. lynn

    未曾先生您好,此書的百度網盤資源已失效,煩請先生空餘時補下鏈接,感謝!

    • 未曾

      鏈接已補充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