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儀禮圖 儀禮圖 儀禮圖 儀禮圖 儀禮圖 儀禮圖

5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3年7月28日

book info

撰於2013年7月28日 | 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儀禮圖

宋代《儀禮》研究的一個特點是禮圖的興盛。南宋時朱熹學生楊復編撰的《儀禮圖》,全錄《儀禮》十七篇經文,疏解文意,均以圖示,共205幅。又按宮廟門、冕弁門、牲鼎禮器門等分類作圖205幅為《旁通圖》。此本為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本。

代中國,最重視禮治。相傳周公制禮作樂,平治天下。孔子以禮為「六藝」之一,教授弟子。其後歷朝,多以「禮治」相標榜,禮制之詳備,舉世罕見,故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儀禮》是中國最早的關於禮儀的典籍。

南宋楊復,復字志仁,一字茂才,福建福州人,受業於朱熹,頗有才智,尤善於考索,真德秀督閩,為其修建貴德堂,以供楊復著述講學,學者稱信齋先生,有《祭禮》、《家禮雜說附註))諸書。此書成於紹定元年(1228),序稱:嚴陵趙彥肅作《特牲》、《少牢》二禮圖,問學於朱熹,朱熹認為,還應作《冠》、《婚》圖及《儀禮》堂室制度一併考之,才更算佳作。楊氏遂本尊師之意,錄取《儀禮》十七篇經文,又節取前儒舊說,疏通其意,各詳其儀節、陳設之方位,系之以圖,凡二百零五幅;又分《宮廟門》、《冕弁門》、《牲鼎禮器門》,作圖二十五幅,名為《儀禮旁通圖》附於後。同覽讀《儀禮》者,必須先明白古代宮室制度,然後於所位所陳,揖讓進退,才能不失其方。所以儒者,如李如圭、朱熹等人,在說解《儀禮》時,都要特出《釋宮》一篇,以總挈大綱,方便學人。此書不採用這一方法,而改用隨事立圖,或橫或縱,概無定向;或左或右,僅列一隅。-與李、朱方法相比,不免有無序及雜亂之感。並且,其見於《宮廟門》僅列七圖,有漏略之嫌;又因作者對經文的連解時有與舊說不同者,故所繪之圖亦與古制時有不合。但書中絕大部分圖都能循經而繪,古禮之梗概,於此書可睹其大端,對後學頗有啟發,多有裨益;作者這種另闢新徑研究經文的方法,亦足資後世學者的借鑑。(文字參考來源:《儀禮》全譯
--
書名:儀禮圖.十七卷.旁通圖一卷.附儀禮本經十七卷.楊復撰.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421M

直接下載

評論

  1. 讀者

    補一下鏈接吧 謝謝

    • 未曾

      鏈接已補充

  2. 匿名

    通志堂經解這一部書,哈佛網上放出了全套出來,我上月通過郵件發過來的幾本,文件非常小,所以打印並不是很清晰;並且每頁有哈佛的E文。而大文件只能一頁一頁下載。
    能否請教下2點:
    1.怎麼樣能一次下多張或全本大文件?
    2.如果1我等普能人不能,書格能否全部下大圖本放上來?
    謝謝!

  3. 東大寺

    禮理合同

  4. 火臣

    第五卷和第六卷的第一副圖,和目錄描述的不對。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