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千甓亭古磚圖釋 千甓亭古磚圖釋 千甓亭古磚圖釋 千甓亭古磚圖釋 千甓亭古磚圖釋

一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3年6月4日

book info

撰於2013年6月4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千甓亭古磚圖釋

《千甓亭古磚圖釋》二十卷,此書為陸心源傾盡大半生心血收藏的漢魏至唐宋元各代古磚千餘方,均出自湖州烏程、武康、長興各縣的古墓。並專門建千甓亭貯之。本書名即來源於此。磚銘拓片紋樣別致、字跡奇異,保留着許多古代紀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資料。每間磚旁有陸心源的批註和考證資料。此本為光緒17年石印版。

磚是低廉之物,以泥土為原料,經火燒制而成,加之一鑄千萬,存世量多,不足為寶。然而,自秦始,迄於宋,古磚上鐫刻有文字,這些文字記錄了墓主姓氏、原籍、製作年代、磚窯姓氏、吉祥語和一些圖案紋樣,是研究古代歷史紀元、地理、官制、姓氏的重要原始資料,其中部分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有助於考古、征異和訂訛補闕,因而長期以來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特別到清末,一些文人學者視之為奇異,珍之若拱璧,千斤收集,嗜之如飴,盛極一時。而古磚本身所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得到了充分挖掘和體現,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遺產。

古磚大量屬壙磚,也有一部分是塔磚、宮殿和房屋建築磚。古代的磚有方磚、條磚和空心磚三大類。我國最早的磚產生於夏初,秦以前三代之磚雖刻有花紋圖案,但絕無文字,因而價值不高。秦磚多為宮殿建築用磚,堅固耐用,素有「鉛磚」之美喻,秦磚上刻有大篆、小篆和隸書等,字書瘦勁古樸,可鑑見古文字的本來面目。到了漢代,興起以畫像磚裝飾陵墓之風,銘文磚種類多,字跡質樸古拙。在魏晉及隋唐時期,南方流行用模子印製成的花紋文字墓磚,文字大多為紀年和吉語。我們通常所講的古磚,一般指秦以後、宋代以前的磚,但秦及秦以前的磚今天已十分稀少。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古磚大多是漢、三國、晉時期的,如甘露磚、黃龍磚、永寧磚、永嘉磚、中平磚、萬歲磚、蜀師磚、壽孝磚、長樂磚、銅雀宮磚、寶鼎磚、太康磚、建興磚等等。古磚的文字主要有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吉祥詞語,諸如「萬歲不敗」、「富貴萬年」、「吉祥宜子孫」等等,一是記年月日有吉語,諸如「永嘉五年辛未子孫昌皆侯王」、「延熹四年太歲在辛丑,萬世老壽,陽遂富貴」、「永元六年大吉宜子孫」等等,三是記年月日又有制磚工匠名,諸如「太平二年八月廿日下邳丁潘作也」、「太康二年七月廿日蜀師所作」,還有單純記年號的,諸如「元康一年」、「五鳳元年」等等。其文字書法多為佳妙,若篆非篆,若隸非隸,筆勢舒張,粗獷奔放,經過千百年自然蝕化,更顯瘦勁古雅。古磚上的圖案有的質樸,有的雅致,主要有虎形,鳥形、魚形、樹形、鳳形、龍形,還間有窗格紋、斜格紋、古泉紋、蕉葉紋和水浪紋等等,均為民間畫手之作,十分貼近生活與自然,具有較強的藝術趣味性。有年號的古磚要比其他的文字古磚更有價值。

古磚上的文字與銅器銘文、石刻有異曲同功之妙。我國歷史上的文人學者輯錄古磚奇文異品者頗多,宋代趙明誠的《金石錄》,洪适的《隸釋》、《隸續》,歐陽修的《集古錄》等,為磚瓦文皆收。到了清朝,金石考據之風盛行,尤其是晚清,有許多文人、考學家另闢蹊徑,對殘斷剝蝕的磚瓦文字情有獨鍾,極力講求,故「秦磚漢瓦」著稱於世。光緒十七年,湖州文人凌霞為陸心源《千甓亭古磚圖釋》所作序文時,就列舉清代專門纂集磚字、磚錄之書有:張燕昌《三吳古磚錄》、馮登府《浙江磚錄》、周中孚《杭嘉湖道古磚目》、徐熊飛《古磚所見錄》、陳宗彝《古磚文錄》、丁芮模《漢晉磚文考略》、陳璜《澤古堂古磚錄》、王獻呂《寶鼎精舍古磚錄》、紐重熙《百陶樓甓文集錄》、吳廷康的《慕陶軒古磚圖錄》、嚴復基的《嚴氏古磚存》、呂佺孫的《百磚考》、紀大復《古磚品》、宋經畲《《瓴甋錄》、陸增祥《皕磚硯齋磚錄》等,然而,這些磚文專著收錄不過數百種,或有圖無考,或有考無圖,未能臻善盡美。而湖州大收藏家陸心源,是他們中的集大成者,他傾注了一生的心血,收藏漢魏至唐宋各時期古磚千餘方,特別是漢、晉朝各帝號磚最多,號稱「五百漢晉磚齋主人」,並專門建有千甓亭用以集藏。這些古磚均出自烏程和武康、長興各縣漢、三國、東晉、南朝古墓。光緒六年(1880),陸心源將這些墓磚磚文、紋飾拓出後,詳加考證,光緒七年(1881)仿馮氏的《浙江磚錄》格式,輯成《千甓亭磚錄》6卷,光緒十四年(1888)又出版《千甓亭磚續錄》4卷。陸心源倍感磚錄有無圖之缺憾,為了具有更具體、更直觀的效果,於是讓其子陸樹藩、陸樹屏及門人李延達用西法攝影對磚圖進行拍攝並石印,再對照磚印作詳細的文字說明,於光緒十七年(1891)出版《千甓亭古磚圖釋》20卷。陸氏撰著的古磚圖釋,既有篆文,又有圖案,每一古磚均有詳細注釋(包含時代、產地、尺寸、內容、特點),考據精當,引用資料翔實,且版圖逼真,在同類著作中影響較大。正如凌霞所云:「圖與磚錄並傳,洵為璧合珠聯,誠墨林獨樹一幟。」抗戰期間千甓亭的古磚散失很多。解放後,陸氏後裔將其所剩全部獻給浙江省博物館,湖州市博物館保存着這些古磚的拓片四百頁。

楊峴(1819—1896),字見山,號季仇,又號庸齋,晚號藐翁、顯亭長,自署遲鴻殘叟,齋堂為石頭盦、受經堂、磨專室、遲鴻軒。浙江歸安人(今湖州),咸豐五年舉人,江蘇候補知府。晚清的著名書法家、經學家和詩人。工詩書古文,喜金石之學,尤以精漢隸而聞名,對晚清書壇金石之風影響頗深。著有《遲鴻軒文集》及《遲鴻軒詩鈔》,並傳於世。陸心源(1834—1894),字剛甫、剛父,號子稼,又號存齋、潛園、潛庵,晚號潛園老人、穰梨館主。室名儀顧堂。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咸豐九年舉人。官至廣東南韶連兵備道、高廉道、福建鹽運使。為學淵博,生平酷愛藏書,晚年歸里,即以藏書、校書、刻書終身。所藏古籍多達十五萬卷,珍本、孤本計有宋刻二百餘種,元刻四百餘種。他又著作等身,輯有《唐文拾遺》、《吳興詩存》、《宋史翼》等,凡940餘卷,合稱《潛園總集》。他是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又是著名收藏家,專門設有穰梨館,收藏金石、書畫,古銅器和古錢幣等。楊峴在青年時代就與歸安陸心源、會稽趙之謙、德清戴望、烏程施補華為密友,當時楊峴長心源15歲,有金蘭之契,經常在陸家花園——潛園中切磋學問,故有「潛園才子」之雅稱,加之他倆又同愛好金石,在光緒年間,雖身居兩地,卻書信頻繁,至此面世楊峴寫與陸心源的信札就不下二十通。他們或互贈作品,相互指正;或賞鑑藏品,交換心得,然更多的是交流古磚收藏方面的內容,我們從中揀選一通,便可窺知一二。

千甓亭主人執事:讀來示,敬悉一一。藐與仲復、彥侍、罏青皆曰鄉年,在京至好,然不如蘭譜之尤密也。即以勢利論,執事不在三君子之下,何必多此一猜。承諭到蘇必枉顧,則又似太拘人,同感。藐不拜客、不宴客,半為畏譏,半為光景不充,格外節省起見,自己杜門偏夷,客之不來,是不恕矣。嗣逅,執事高興,即過譚。明窗論茗,亦一樂境否?即飄然逕去,如行雲流水,有何嫌疑。藐前書一時戲語,勿見怪為幸!今日時勢迥異,尊親如恭邸,安攘如恭邸,尚遭意外,矧戰革乎?原參折內有藐視上司等語,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藐非惡諡」。故改號藐翁(同寅中敢藐視上司者有幾人哉)。方志榮寵,何戚戚之有,新賜各種,感謝!惟雲《磚錄》有大謬一句,不知何指?乞示。前賜磚拓廿集。愚意謂「光和偽之,至神,爵字太軟弱,恐亦不可恃。當以征和、地節、元鳳、為超等發行,延晃細審,是「太歲壬戌(延光元年本壬戌)」非「太歲在戌」,或本是「太歲在戌」,拓手不清楚,藐誤認亦未可定。盍一檢校之。近與昌石同弄古磚消遣歲月,惜兩人皆無錢,又吳中非產磚之區,不可多得。不得已,以兩漢、三國為斷。三國而下一概不收(昌石並無漢磚,只收吳磚)。藐漢磚僅本初三枚,永壽二枚,延熹一枚,建和一枚,三國十餘枚(無年月者不在數內)。建和字太模糊,幾不可認,尚擬棄去。如此寒陋,得毋為千甓者齒冷乎。憶亂前藐購自潘蘭陬者三十餘枚(皆三國磚),戊午天台洪氏持《先德磚錄》囑代乞秘軒卿授梓,即以四百餘磚賄介紹者,晉唐磚居多,然西漢如:漢十二年,吳元年,元鳳元年,本始三年,地節二年,居攝二年。東漢如:章和、延光、陽嘉、漢安,皆精極。咸陽一炬,不能久享,良由福分太小也,附陳以博一粲。即頌,金石壽,藐翁頓首。

此信札為陸心源收錄並編印在《潛園友朋書問》中。征和、元鳳、本始、地節、居攝是西漢的年號,章和、延光、陽嘉、漢安、本初、建和、永壽、延熹、光和是東漢的年號。楊峴與陸心源信中談論的大多是漢磚。由於清末古磚收藏之風盛行,又受到一些古玩商和文人墨客的追捧,漢代、三國時期磚價格不菲。陸心源因經營有方,家財豐厚,古磚收藏豐富,以漢磚最多,而且漢朝各帝號磚齊全。楊峴「不拜客、不宴客,半為畏譏,半為光景不充,格外節省起見」可知其家境並不寬裕,故「不得已,以兩漢、三國為斷。三國而下一概不收。」 楊峴退居吳門後,生活窘迫,劉石香編的《藐叟年譜續》中寫着:「先生在官不問財產,既歸吳門,宦稿肅然,托文字以自給。」故他迫於生計,「日日清理筆墨債,隨寫隨積,總不得了」。儘管如此,也無法阻止他對古磚的痴迷,他還是「力所能購則購之」、「不吝價也」。他雖以收藏三國古磚為主,但偶爾也收三國以前的磚,儘管當時價錢也不便宜。

信札提及仲復、彥侍、罏青都是客居蘇州的湖州同鄉。仲復即沈秉成(1823—1895),原名秉輝,字仲復,號聽蕉。歸安人(今浙江湖州)。清咸豐丙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任蘇淞太道道台、安徽巡撫、署兩江總督、各地按察使等職。他工詩文書法,精於鑑賞,收藏金石鼎彝、法書名畫而美富一時,他在蘇州建有著名的「耦園」。彥侍即姚覲元,字彥侍、彥士,晚號復丁老人。歸安(今浙江湖州)人。狀元姚文田孫。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由戶部郎中官四川川東道,廣東布政司。他家學淵源,好金石,工小篆,兼善古文、治印和繪畫之事。收藏古書不下數萬卷,多宋元刊本及名人精校之本,建「咫進齋」藏書樓。晚年寓居蘇州。沈罏青之人無從查考,應和楊峴、陸心源年齡相當,也為湖州知名人士。

昌石即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又字昌石、倉石,別號缶廬、苦鐵,七十歲後以字行。浙江湖州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我國近代金石、書、畫大師。吳昌碩在1882年因故里不寧,攜眷遷蘇州四畝巷之四間樓,1884年在南園附近帝賜蓮橋西畝巷賃得新居,與楊峴為鄰居。楊峴與吳昌碩同為湖州郡人,而楊年長25歲,吳昌碩尊楊為耆宿,寫了帖子拜楊峴為師。楊峴賞識昌碩的藝術才華,又是同里同藝,故結以換帖兄弟,成為忘年知交。在以後近二十年間,兩人來往甚密。吳昌碩一直以師禮相待,以「藐翁我先師」、「藐翁我師範」之句題詩,被後人傳為佳話。在蘇州,吳昌碩因鬻藝生涯清淡,雖由友人薦作佐貳小吏,以維持生計,但生活捉襟見肘,十分困難,故言「近與昌石同弄古磚消遣歲月,惜兩人皆無錢」。 1887年吳昌碩又移寓上海。故此札應寫於吳昌碩在蘇州期間。

古人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陸心源與楊峴是昔日的摯友,又同嗜金石、古磚,兩人可謂志趣相投,交契至深,情似兄弟。陸心源於同治十三年(1874)倍感為官之難,以陪母為由,隱退故里,潛心於藏書、出書,也致力於古磚收藏。楊峴為人耿直,個性鮮明,因不善逢迎,由揚州訊案受上僚藉故問罪,辭職寓吳門。他退出官場後自號「藐翁」,以示藐視權貴之意,信札中也說道:「原參折內有藐視上司等語,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藐非惡諡』。故改號藐翁(同寅中敢藐視上司者有幾人哉)。」他們身為具有真才實學又不願同流合污的文人,去官隱居後,願著書立說,獨善其身。陸心源與楊峴有數十年之交,彼此魚書問訊,一直保持來往,而古磚是其傾訴其迥於世俗、人生寄託的載體。楊峴為陸心源題額「千甓亭」,還為《千甓亭磚續錄》撰序,對陸氏磚錄評價很高。陸心源極重情義,經常到蘇州與楊峴交遊,還時常讓楊峴題齋額、寫對聯、書齋榜,並不時送上筆潤或古磚作為酬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楊峴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可謂一舉兩得,故楊峴從陸心源那兒求得古磚不在少數。

在陸心源一生中,朋友甚多,在他生前刻印的《潛園友朋書問》二冊12卷中,共輯錄了45位晚清名臣名士寫與他的百餘通信札,其中有倭仁、潘祖蔭、陳廷經、汪鳴鑾、曾國藩、曾國荃、李鴻章和郭嵩燾等,都是陸心源的師長及仕履中好友,皆朝廷要官和各地的總督、巡撫、學政,為一時名流。而楊峴則是他的貧困之交,陸心源在《潛園友朋書問》、《儀顧堂文集》均輯錄了楊峴的來信,而且取其最長最精者,可見陸心源對楊峴這位「潛園友人」的十分珍視,愛才惜才。

楊峴致千甓亭主人的信札是晚清文人嗜磚論磚的一個縮影,從中可見晚清收藏古磚風靡一時。通過以上信札,我們進一步了解楊峴和陸心源的交往和兄弟般的友誼,更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們所具有深深的古磚情結,也為我們研究他們的生平及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文章來源於劉榮華的:楊峴與千甓亭主人的古磚情結
--
書名:千甓亭古磚圖釋.20卷.陸心源.光緒17年石印版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16M

直接下載

評論

  1. 您好,下載後打開顯示文件已損壞。不知是否個例?

  2. 新華字典

    無法下載,請費心。感謝。

    • 未曾

      鏈接已補充

  3. 匿名

    請問這本書的來源網址是什麼呢?或者是哪裡的館藏呢?直接下載 打開後沒有找到整理的來源。

    • 未曾

      早期整理沒有形成規範,大部分來源鏈接放在下載鏈接(點直接下載)頁面下面(整理來源於: 整理來源鏈接)
      此本為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 匿名

        看到了,謝謝您~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