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脈經 脈經 脈經 脈經 脈經 脈經

一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4年1月2日

book info

撰於2014年1月2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脈經

《脈經》是中醫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三世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全書共分十卷、九十八篇。闡述脈象24種並論述臟腑、經絡 、病證、治則、預後等。此本前有林億,王叔和序,為明萬曆29年(1601)新安吳勉學翻刻宋板。

本書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先取《內經》、《難經》以及張仲景、華佗等有關論述分門別類,在闡明脈理的基礎上聯繫臨床實際。全書共十卷。卷一論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卷二、三則以脈合臟腑經絡,舉其陰陽之虛實,形證之異同,作為治療依據;卷四訣四時、百病死生之分,並論脈法;卷五述仲景、扁鵲脈法;卷六列述諸經病證;卷七-九討論脈證治療,其中卷七以傷寒、熱病為主,卷八為雜病,卷九為婦產科、小兒病證;卷十論奇經八脈及右側上下肢諸脈。原有「手檢圖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書的最大貢獻有二。其一:首次將脈象歸納為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二十四種,並對每種脈象均作了具體描述。其二:本書將晉以前的診脈方法、脈象所反映的病理變化以及脈診的臨床意義等許多重要文獻資料均收集保存下來。

《脈經》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國內外影響極大。如唐代太醫署就把它做為必修課程,日本古代醫學教育仿唐制,當然也不例外。該書著成後,傳到我國西藏地區,對藏醫學的相關學科起着重大的影響。通過西藏,中國脈學又傳入印度,並輾轉傳入阿拉伯國家,對西歐脈學的發展也有所影響。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爾哈姆丹(1247-1318)編寫的一部波斯文的醫學百科全書《伊兒汗的中國科學寶藏》(13世紀~14世紀初)一書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學,其中脈學方面的內容也與《脈經》相似。中世紀阿拉伯醫聖阿維森納(980-1037)的《醫典》中有關脈學的內容,也多大同小異,可見《脈經》在國內外醫學發展史上影響之深遠。

王叔和(約3世紀),名熙。西晉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一說今山東濟寧)人。魏晉間醫學家。曾任晉太醫令。王氏性度沉靜,博通經方,於診切之術有較深研究。鑑於前人撰集方書,其有關脈學部分,或混雜相涉,煩而難明,於是考核遺文,摭拾群論,採集前代醫家醫著如扁鵲、張仲景、華佗及《內經》、《四時經》等論述脈學的內容,結合臨床實際,撰成《脈經》。

吳勉學,明著名刻書家、藏書家。字肖愚,號師古,安徽歙縣平南鄉人。以「師古齋」為刻書堂號。世代業商,官光祿署丞。後棄官專事刻書,為明隆慶、萬曆間徽州府著名刻坊「師古齋」主人。吳氏生平最喜搜集庋藏典籍,尤以刻書著稱於世。史稱其「博學多識,家富藏書」,一生致力於藏書和刊刻圖書事業。

註:此本12行20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單邊,單黑魚尾,版心上鐫書名,中鐫卷次。卷端題"...... 林億等類次"; 前有林億、王叔和序;每卷後鎸「明新安吳勉學翻刻宋板「;鈐有「心農印「。
--
書名:脈經.10卷.晉.王叔和著.明萬曆29年新安吳勉學翻刻宋板.1601年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12M

直接下載

評論

  1. 怎麼不能下載呢?能補充下載鏈接嗎?

  2. 匿名

    望早日提供國內下載鏈接,謝謝

    • 未曾

      鏈接已補充

  3. 匿名

    麻煩先生修復下載鏈接

  4. 匿名

    請先生修復下載鏈接

  5. 匿名

    您好 可以請修復國內可用下載的鏈接嗎 感謝!

  6. 匿名

    您好 可以請修復GoogleDrive鏈接嗎 感謝!

    • 未曾

      已增補

  7. 匿名

    谷歌網盤損壞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