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页面顶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2 条评论
撰自未曾
2016年5月4日

book info

撰于2016年5月4日 | 2 条评论 | 归类于 | 撰自未曾

大唐西域记卷本

此卷本《大唐西域记》为唐玄奘法师自长安前往印度求佛经的旅行见闻,回到大唐后奉太宗旨意整理成。全书共十二卷,主要内容记述七世纪中亚各国及印度的佛教等的状况、历史、地理、文化、社会、风俗等。此绀纸金银交替写本,约书写于12世纪,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套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品原为流传到中尊寺的绀纸金银文字大藏经中的经卷,属于著名藤原清衡发愿的“大藏经”的一部分。最初有5000余卷,于天治3年(1126年)中尊寺立寺供奉时,收纳于此寺中,别名“中尊寺经”更为人们所熟悉。封面用金银泥书有宝相华文,书卷名在双线框中用金字书有“西域记卷第八”等。各卷的衬页上都用金银泥绘有华丽的释迦说法图。在绀色纸上银线所勾边界中以金银双色换行交替书写经文,各卷笔迹均不相同,第1卷卷首可见于志宁、敬播的序文。轴首为镀金唐花字拨形(bachigata),提纽也残留有部分原貌。此品是研究唐代佛教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的重要史料。

大致目录

大唐西域记序(于志宁撰)、大唐西域记序(敬播撰)

卷一:三十四国
卷二:三国
卷三:八国
卷四:十五国
卷五:六国
卷六:四国
卷七:五国
卷八:摩揭陁国(上)
卷九:摩揭陁国(下)
卷十:十七国
卷十一:廿三国
卷十二:二十二国

每卷前有泥金画像一幅
da-tang-xi-yu-ji-juan-ben10

文件夹内还附:玄奘三藏像 一幅
da-tang-xi-yu-ji-juan-ben11
本图(图片大小:7061x15890像素)描绘的是身负塞满经典典籍的笈,穿着绑腿踏着草鞋的游僧。僧人打扮的上部盖有大型的圆形笠,香炉从此处垂下。僧人脖子上戴着骷髅串成的项链,腰上配刀,右手执佛尘,左手持经卷,举步向前。背景绘有绵延的山岭。据说这样的姿态,表现的是为了求法从中国越过中亚的沙漠抵达印度,并在印度各地巡游终于获得诸多经卷并将其带回中国的玄奘三藏之姿。玄奘三藏的画像,除了此类旅行之姿外,还有手持被称为梵筐的印度式折本经典的立像,以及端坐于礼盘上的坐像,共3种,本图是现存的玄奘像的代表性优秀作品。画像中眼鼻及口唇处纤细的描写,栩栩如生,肌肤部分的轮廓线条采用褐色,沿着线条施有同色系的淡色晕染表现出立体感的描写手法,衣服及笈等主要部分采用绿、群青、褐色等冷色系的色彩,多用白色的纤细色彩图案及对细节部分的描写等特点,可谓是深刻地反映了与宋至元时期佛画、特别是制作于中国宁波舶至日本的一系列佛画相通样式的作品例。(此为绢本着色,约绘制于14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件名:玄奘三藏像.绢本着色.14336X31744像素.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件格式:JPG高清
文件夹大小:70.3M

下载链接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门人辩机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史部地理外纪类。

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绀纸金泥,指用金泥书写经文或绘佛菩萨等像于绀纸上。其材料,或以银泥代替金泥。绀纸为青而含赤色之纸。除绀纸外,尚有紫、黄、赤、白等色之纸。此类以金泥书写经文、绘制佛像之作法,起源不详,然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七,梁朝中大通三年(531)、五年及中大同元年(546)等条,皆有金字经,故可知以金泥写经之时代颇早,而当时所用之纸虽不详,然或依金字之对照而选配颜色。此法乃为表现庄严华丽,故非应用于一般之写经,而多用于为祈愿而写经(愿经)之类。

本站另有宋刻本《大唐西域记》可供参阅.

注:内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文件夹包含两种格式:由于长卷不便于浏览,PDF文件将图片切割为方便阅读的页面。JPG格式为完整长卷样式。各卷均为绀纸金银交替写本(约书写于12世纪)。
--
文件夹:大唐西域记.12卷.唐.玄奘著.12世纪绀纸金银交替书写.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件格式:PDF高清+JPG高清
文件大小:778M

直接下载

评论

  1. “玄奘三藏像.绢本着色.14336X31744像素.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链接失效了哦

  2. 匿名

    禀格主大人:链接丢失,能否补上

  3. 子康

    中尊寺经本《大唐西域记》第九卷阙如

    摩揭陀王召而命曰:“吾今方远逰,将有所委,尔冝悉心,慎终其事。彼郁头蓝仙,宿所崇敬,时至来饭,如我所奉。”敕诫既已,便即巡覧。小女承@1@旨,瞻候如仪,大仙至已,捧而置座。郁头蓝子既触女人,起欲界染,退失神通,饭讫言归,不得虚逰。中心愧耻,诡谓女曰:“吾比脩道业,入定怡神,凌虚往来,略无暇景,国人愿睹,闻之久矣。然先达垂训,利物为务,岂守独善,忘其兼济?今欲从门而出,履地而往,使夫睹见之徒,咸蒙福利。”王女闻已,宣告远近。是时人以心竸,洒扫衢路,百千万众,伫望来仪。郁头蓝子歩自王宫,至彼法林,宴坐入定,心驰外境,栖林则乌鸟嘤啭,临池乃鱼鳖諠声,情散心乱,失神废定。乃生忿恚,即发恶愿:“愿我当来为暴恶兽,狸身鸟翼,搏食生类,身广三千里,两翅各广千五百里,投林啖诸羽族,入流食彼水生。”发愿既已,忿心渐息,勤求顷之,复得本定。不久命终,生第一有天,寿八万劫。如来记之,天寿毕已,当果昔愿,得此弊身。从是流转恶道,未期出离。

    莫诃河东入大林野,行百馀里,至屈屈(居勿反)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窭卢播陀山。(唐言尊足。)高峦峭崄极深,壑洞无涯,山麓谿㵎,乔林罗谷,冈岑岭嶂,繁草被岩,峻起三峯,傍挺绝崿,气将天接,形与云同。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摩诃迦叶波者,声闻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脱。如来化缘斯毕,垂将涅槃,告迦叶波曰:“我扵旷劫,勤脩苦行,为诸众生,求无上法,昔所愿期,今已果满。我今将欲入大涅槃,以诸法藏,嘱累扵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坠。姨母所献,金缕袈裟,慈氏成佛,留以传付。我遗法中诸脩行者,@2@【注。此脱漏,依据宽永刊本补入。】

    第十一卷阙如

    阿轝荼国,【注。轝,舆也。宽永刊本作畚。阿畚荼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二十馀里。无大君长,役属信度国。圡冝稼穑,宿麦特豊,花果少,草木踈。气序风寒,人性犷烈。言辝朴质,不尚学业,然扵三宝守@3@心淳信。伽蓝二十馀所,僧徒二千馀人,多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所,并涂灰外道也。城东北不远,大竹林中,伽蓝馀趾,是如来昔扵此䖏听诸比丘著亟缚屣。(唐言靴。)傍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也,基虽倾陷,尚高百馀尺。其傍精舍,有青石立佛像,每至斋日,或放神光。次南八百馀歩,林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昔日止此,夜寒,乃以三衣重复,至明旦,开诸比丘著复纳衣。此林之中有佛经行之䖏。又有诸窣堵波,鳞次相望,并过去四佛坐䖏也。其窣堵波中有如来发、爪,每至斋日,多放光明。从此东北行九百馀里,至伐剌拏国。(西印度境。)

    伐剌拏国,周四千馀里。国大都城周二十馀里。居人殷盛,役属迦毕试国。地多山林,稼穑时播。气序微寒,风俗犷烈。性急暴,志鄙弊。语言少同中印度。邪正兼崇,不好学艺。伽蓝数十,荒圯已多,僧徒三百馀人,并学大乘法教。天祠五所,多涂灰外道也。城南不远有故伽蓝,如来在昔扵此说法,示教利喜,开悟含生。其侧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䖏。闻诸圡俗曰:从此国西接稽畺那国,居大山川间,别立主,无大君长。多羊、马,有善马者,其形姝大,诸国希种,邻境所宝。复此西北,逾大山,涉广川,历小城邑,行二千馀里,出印度境,至漕矩吒国(亦谓漕国。)

    大唐西域记卷第十一
    @4@

    读者祥之。

  4. 骋怀

    此图只能说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可以说毫无历史价值。玄奘又不是密教僧人,怎么可能挂骷髅项圈?

  5. 图一醉

    格主,可有《瓮牖闲评》

  6. 老雕

    看了玄奘三藏像的高清大图才发现,玄奘法师脖项之上竟然带着一串小动物的骷髅,不知是何种生物的?而且腰下配的应该不是剑而是是唐刀吧?剑鞘华美。

    • 妙可

      传说之一,玄奘到流沙河的时候,就被沙和尚砍了头,如此轮回九世,九个骷髅头做成渡船度过流沙河。也就是说只能自己度自己。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