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

2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5年7月23日

book info

撰於2015年7月23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大集譬喻王經

此本《大集譬喻王經》隋代闍那崛多等譯,別稱《大集別品》或《譬喻王經》,乃釋尊以各種譬喻,對舍利弗說如何在菩薩與聲聞、緣覺二乘的修行中,具足各種善根。本經譯自梵本《大集別品》十萬偈,屬於早期集結的《大方等大集經》八十卷系統。此為宋刊思溪藏經本,每卷前皆冠有扉畫《教主釋迦牟尼佛說經處》一幅。

本經譯自梵本《大集別品》十萬偈,屬於早期集結的《大方等大集經》八十卷系統,是大乘佛教《般若》、《寶積》、《大集》、《華嚴》、《涅槃》五大部之一。「大集」者,意為「大眾會集」、「諸法聚集」,表示說法內容豐富,聽經者眾多雲集。

二帙書衣外包綠地龜背雲紋與如意繡球紋織錦,典雅端莊。內葉紙質瑩潔如玉,紋路縝密如絲繭,故舊稱繭紙本。每卷前皆冠有扉畫「教主釋迦牟尼佛說經處」一幅,占一版四半葉,構圖飽滿,用線繁密,剛柔並濟,具裝飾趣味;佛、菩薩數十人,品相上佳。經文字體清勁,鐫搨古雅,墨色勻稱,雅近唐代書家歐陽詢書體,而又筆帶顏風。每版折為五半葉,每半葉六行,每行十七字。版心上記帙號:「發一」、「發二」,中標版次,下署刻工名,計有「祖、敬、徐堅、鄭、兮、王、以」等。卷首與卷末均有經題「大集譬喻王經卷上」(卷下)」,下署千字文帙號「發一」、「發二」,卷末題名之後,並附有音義。

本卷刻工中,徐堅之名又見於宋代寶禮堂所刻的《四明續志》;《四明續志》是浙江地區的刻本,故本經應亦為「浙本」。又於卷首有千字文帙號,可知本經應屬於大藏叢書。宋元間,浙江地區刊刻的大藏經有《圓覺藏》、《資福藏》、《普寧藏》,後二者版本皆出於前者;而本經的版式行款、書體雕風,乃至於千字文編號,與此三大藏皆相同。本經扉畫則與元代續雕的《磧砂藏》同為「西藏-尼泊爾」樣式。故可知本經應屬於宋代湖州 (浙江吳興)思溪圓覺禪院雕刊的藏經系統,而裝幀印經或在元代。

大致內容

(第一開,第二開)扉畫:教主釋迦牟尼佛說經處

(第三開):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發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複次說此法時。命者奢利弗。從座而起。一肩優多羅僧伽作已。右膝着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問。願佛聽許。如我所問。賜為解說。如是語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隨汝所欲當問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所問者。我為汝說令心歡喜。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德世尊。此閻浮洲若有雨時。於何處雨當名善雨。如是語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奢利弗。汝以妙辯善思念。如是義欲問如來。汝欲利益多眾生故。欲令多人得安

(第四開):樂故。憐愍世間。利益安樂諸天人故。亦為現在未來發菩薩乘諸善家子善家女等。令生精進力故。奢利弗。善聽善念。我為汝說。奢利弗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閻浮洲人。所有甘蔗蒲萄大麥小麥胡麻稻粟小豆大豆江豆畢豆迦荼訶利那豆似大豆此土無。如是等田及余苗稼。於彼處雨名為善雨。何以故。若於彼處成就諸味。閻浮洲人得用活命。是故於彼處雨名為善雨。奢利弗復言。世尊。善家子善家女。若欲法施。於何處與名為善與。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我說法施。若於諸處普法施時名為善與。奢利弗。我今

(第五開):復說。若法施時與諸菩薩摩訶薩。於法施中名為勝上善與。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眾生求法。是故施彼法時。名為勝上善與。奢利弗。譬如於大海雨。非不有果。非無受用。如是奢利弗。若於菩薩摩訶薩所。與法施時。非不有果。非無受用。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眾生求法故。奢利弗。譬如有人磨拭摩尼寶時。若勤用力名為善作。何以故。奢利弗。磨拭摩尼寶時。與作百千水精珠等。如是奢利弗。於諸菩薩摩訶薩所。若作力者名為善作。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眾生。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行無上菩提故。奢利弗。譬如大海無處

(第六開):不得下無處不得入。何以故。大海漸深大海漸下。是故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蜜巧方便中。修菩薩行。亦無有法而不能說。奢利弗。譬如一滴水池種優圖片字羅華葉出生。雖同一池其華外葉不如是妙。不得如是稱讚貴重。然彼內華則為男子女人稱讚貴重。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同一法界證已。不得如是稱讚貴重。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天人阿脩羅等稱讚貴重。是故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發是心。莫同一法界證而得聲聞獨覺名字。不得如是稱讚貴重。

(第七開):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我等今者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得如是稱讚貴重。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若瀋水樹若栴檀樹。其葉不得稱讚貴重如自體香。如是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智慧。不得具足如真實香。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真香具足。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我說彼等由善友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歡喜愛者。教彼勤行令歡喜愛。何以故。奢利弗。我昔亦由善友攝故。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

(第八開):利弗。如有一人慾取珍寶。更第二人亦欲取寶。彼者前人示第二人向寶洲道所出寶處。我說是人無有慳吝。如是奢利弗。若示遍知寶洲道者。我說是人亦無慳吝。奢利弗。如大價寶直多百千。出大海中。寶在海時無人摩拭。至閻浮洲乃有摩拭。如是奢利弗。若有欲 見如來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各各見佛勝功德已。彼即廣行當成聲聞。彼廣行已當成獨覺。彼廣行已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余諸善根由值善友皆成廣大。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求善友親近承事。既承事已須修多業。不久當成阿耨多

(第九開):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我昔亦由善友攝故。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摩尼寶。若摩拭時細末流下。然其細末。不得如是稱讚貴重。如彼摩尼大寶。則為國王若王大臣及余智人能別寶者。稱讚貴重。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同一法界證。不得如是稱讚貴重。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諸天及人若犍闥婆阿脩羅等。稱讚貴重。 奢利弗。譬如有人。自將金摶詣金師所若金師弟子所。到已告言。汝取此金為我作釧。我着腳上。時彼金師若彼弟子。告言丈夫。我以此金為作瓔珞。隨汝頂戴。若頸若手。系已多。

(第十開):有百千人眾。見生歡喜讚嘆於汝。奢利弗。時彼愚人不用金師利益善語。報金師言。汝但為我作於腳釧。如是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若如來所若聲聞。所作勝上施法時。或有善友來至其所。告言。丈夫。汝今作此勝上施法。是不順善。所謂以此勝上施法。而於有量法中回向。若聲聞地。若獨覺地。汝今作此勝上施法。所有善根。堪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於世間出世間法中。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勝智慧。奢利弗。是故諸佛世尊。讚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此是無上回向。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

(第十一開):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有二人。於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縷。同一樹生。所作細衣價直百千。一人慾作僕使麤衣。到織師所。告言丈夫。我此金色劫波娑縷善料理訖。同一樹生為我好織。織師報言。丈夫我當與汝作衣價直百千。何用麤衣。彼人不納織師善語。報織師言。但為我作僕使麤衣。如是奢利弗。雖同一法同一善根。或有攀緣聲聞地者。或有攀緣獨覺地者。或有住於無上道者。奢利弗。於中若有攀緣聲聞獨覺地者。應當語言。汝此善根是如來因。若求無上佛菩

(第十二開):提者。應亦語言。汝此施法所有善根。當同一聚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以彼善根施諸眾生。作無盡心。當攝取之。因此善根願諸眾生。當得具足不可思智不可稱智。三界最勝無上智等。如彼如來阿羅訶三 藐三佛陀。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種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國王第一夫人產生八子。於諸子中。惟有一子具足王相。得紹王位。以水灌頂。余諸王子復悉圍遶。依法奉事。奢利弗。於意云何。非彼母腹而有過失。令余王子不得灌頂大王位耶。奢利弗言。不也大德世尊。何以故。彼

(第十三開):余王子。自於往昔不作王業不種善根。以是因緣。彼余王子悉不得紹灌頂王位。佛言如是。奢利弗。同證一法界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得名法王。余諸善家子等。得聲聞名。非此法界有過失耶。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非此法界有其過失。然由彼等於往昔時所作善根不能回向無上菩提。不行此道。亦不發願。不作勝上善根。又不願求遍知利益。是故今但生聲聞事。彼等亦不行如來行。又無如來功德。不具神通。如諸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以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應回向無上菩提。奢利弗。譬如波利

(第十四開):質多羅俱毗陀羅樹。有時初生三十三天皆大歡喜。作如是言。此樹既生三十三天不應久空。如是奢利弗。有時善家子善家女。發無上菩提心。彼時所有正信。三寶天龍夜叉犍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那羅摩圖片字羅伽人非人等。心生欣躍。雲此道場不應久空。菩薩摩 訶薩得成無上菩提。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質多羅俱毗陀羅樹。三十三天見葉出時不贊不重。若見華時心生欣躍。如是奢利弗。聲聞 獨覺證一法界。諸天世人不贊不重。若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心生欣躍。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諸善根及三十二

(第十五開):大丈夫相。所有光明勝於日月。能照無量諸佛剎土憐愍眾生。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質多羅俱毗陀羅樹。若增長時。三十三天。應知此樹不久當有多葉。百千俱致那由多葉。乃至無量阿僧祇葉以覆其上。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生時長時應知當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等聲聞。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聲聞眾。圍遶在前。多有聲聞獨覺出現。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有別峰處高百踰闍那。或高二百踰闍那。乃至七百踰闍那。此等別峰不得言是大須彌山。如是奢利弗。從如來智出生聲聞。亦不得言其智具足如諸如來

(第十六開):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彼亦不具如來十力四無畏智無礙智等。然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具諸力無畏無礙智等。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應知即有多天子眾。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諸天子眾。出現於彼在其山頂。受天福報心甚愛樂。天欲游處隨意即游。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生時長時。善根回向無上菩提。應知當有多聲聞眾。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諸聲聞眾出現於世。諸聖行處隨意即游。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即有四畔俱時而住終無先後。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

(第十七開):善根回向無上菩提。爾時即有佛性佛地佛智佛功德等。俱時出生亦無先後。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若分分斷比於余山猶為高大。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善根回向無上菩提。若即以比諸餘善根。足為最上高大住持。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有金色邊。若諸鳥獸至其邊者。皆同一色所謂金色。即與師子獸王同色。奢利弗。雖與師子獸王同一金色。然其力勢功德名稱。彼悉不共師子王等。亦復不如師子獸王遊戲頻申無畏吼聲。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與如來同於一味。謂解脫味不得即共如來阿羅訶三

(第十八開):藐三佛陀等。彼無如來如是功德諸力無畏師子吼聲。然其如來則具方便智慧諸法。此方便智聲聞獨覺尚皆不聞。況能出生。如來功德。如來遊戲。如來雷聲。如來以師子吼而吼高出諸世。奢利弗。如諸鳥獸與師子王雖同一色。而余功德悉不共等。不得名為師子獸王。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與如來同解脫味。而亦不共如來齊等。以彼不得功德名稱。不得如來無上上名及如來體。又亦不得無上菩提諸力無畏無礙智等。以是諸力無畏無礙智等具足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

(第十九開):善根皆當回向無上菩提。奢利弗。譬如四天王天著於須彌山邊。而住三十三天住於山頂。奢利弗。於意云何。 須彌山上豈不容受四天王天。而彼四王不住頂耶。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須彌山上非是不容四天王天。而彼不住。但彼往昔不種山上受用福報。以其不作如是業故。不得住於須彌山頂。如是奢利弗。我此法體亦無過失。而不容受諸聲聞等。令其不得十方世界智。以彼往昔所作善根。不知回向無上菩提。亦不發願修如是行。不發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聲聞。不得游於如 來行處。又無如來功德。亦不具足諸力無畏

(第二十開):無礙智等。以佛具足是智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停死屍。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不共慳居。奢利弗。譬如大海潮不過時。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若乞士來終不過時。奢利弗。譬如有人若取滴水於大海中。皆是一味。所謂鹹味。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若以種種百千諸門。所作善根回向無上菩提。皆成一味謂遍智味奢利弗。譬如金性出金謂金 礦也。隨種種意作諸瓔珞。轉得種種瓔珞名字。如是奢利弗。以一佛智轉成多種百千瓔珞。所謂出生眾生善根。奢利弗。如王作錢。若已

(第二十一開):印有文者得名為錢。若未印。無文者不得錢名。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得無生法忍已。諸佛世尊然後記言。汝善家子.於未來世。當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外道仙人有天眼者。若見有人初住脅胎未記色類。以其未成男女相故。後時若成男女相已。外道仙人方以天眼記言。當生是男是女。如是奢利弗。菩薩未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彼後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方與其記。汝善家子。於未來世。當得如來阿羅訶三藐

(第二十二開):三佛陀。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不作是念。我光當照此閻浮洲。但使日輪共光出時。於閻浮洲必作照明。令閻浮洲所有諸人顯明諸色。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若得遍智智時。 亦不作念。我當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是法行。坐是地分。具是生相。具是善根。彼當如是覺智。以是覺智。彼菩薩摩訶薩。必自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譬如二人皆欲得寶。入於寶洲。於中一人取無價寶。其第二人取有價寶。於時智人言。丈夫。此處有無價寶。汝可取之。此寶多價。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余智人別識寶者。皆共稱讚

(第二十三開):貴重為上。此人不用彼人語故。取有價寶。如是奢利弗。此佛教法亦似寶洲。有人到已。即作無價念行具足。謂遍智智寶相應念。遠離聲聞獨覺等念。復有第二人。以聲聞獨覺相應念行。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在法王數。復有自余諸善家子。成聲聞已。在聲聞數。得遍智者。 在普見數。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如意寶珠。隨到誰手彼即自在。無有一寶而不得者。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無有一眾生所而不與作寶事。無有一眾生所而不教作善根。乃至無為涅槃。奢利弗。譬如作摩尼人。若作

(第二十四開):摩尼弟子。隨所有寶外畔濁惡。若磨拭已。光色勝上。知色勝已。彼作珠人。若彼弟子當得多種百千財聚。而用活命。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隨於他心令生善根。如彼善根。皆以自心方便智攝。以此善根成諸佛法。奢利弗。如摩尼寶。若未淨時。須好覆藏。何以故。彼摩尼寶是無價故。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初發心時諸天及人。若犍闥婆阿脩 羅。世當須守護。何以故。 彼善丈夫為諸天人阿脩羅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 如摩尼寶雖未摩拭。當知即為國王大臣若 城邑人及余智人別識寶者稱讚貴重。如是

(第二十五開):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當知亦為諸佛世尊菩薩聲聞稱讚貴重。奢利弗。譬如有人若見佛時。當須如是生希有心。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時出世。我今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豐正法業。以此正法教諸眾生善根聚集。彼諸善根。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回向時。若有無信比丘比丘尼優波塞迦優波斯迦。若摩羅波卑。若摩羅身天。來到其所。說大乘過。令其舍離令不樂欲。奢利弗。於意云何。彼等豈不為多眾生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眾生等。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耶。

(第二十六開):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大德修伽多。何以故。為諸眾生。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佛言。奢利弗。若欲不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者。應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諸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樂欲莫退莫離。何以故。我說不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者。謂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樂欲不離不退者。是奢利弗。譬如饑饉惡世所種不生。如在石上種。時若王若

(第二十七開):王大臣。若剎帝利。若剎帝利大臣。若婆羅門。若婆羅門大家。若長者。若長者婦。若長者大家。在於城邑。為眾人故。集種種穀而作大倉。時眾人等皆詣倉所。取種種穀。將歸而食。時有一人到彼倉處放火燒之。奢利弗。於意云何。是不善人。豈不於多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眾生所。作無義利 作不安隱。令苦令墮耶。所謂是不善人。於彼倉處。放火燒壞。不令受用。奢利弗言。如是世尊。佛言。奢利弗。如是如是。正法欲滅於時。有人聞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或時出世。彼人聞已。於眾生所而生大悲。生大悲已。發阿

(第二十八開):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時若有不善人出。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奢利弗。於意云何。是不善人。乃與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眾生等。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奢利弗言。如是世尊。奢利弗。譬如商主。多將商人在道而去。逢大險河多有流水。時有一人語第二人作如是言。丈夫。當作方便計校。用力求船。其第二人語彼人言。我正住此。不能求船。於時彼人有志有力。勤作方便

(第二十九開):求船。將來置於河邊。乃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既得度已。於彼岸住。其第二人懶惰。無智少力薄福。仍住本處不能度河。更有餘人來到河所。亦欲求度。見 彼懶惰無智少力薄福人已。語云。丈夫汝何 不度。時懶惰人作如是言。共我伴者。方便用 力。求得船來置於河邊。已令百千那由多俱致眾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時彼餘人語是人言。其懶惰人。何不學伴而墮此處受無量苦。如是奢利弗。我見二人行布施時。一人語彼第二人言。丈夫。汝可相應善作方便計校用力。聚集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

(第三十開):二人言。我不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欲 到阿羅漢。若欲到阿羅漢者。亦須相應方便計校用力。當得出生初第一耶那。如是出生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耶那虛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無邊處。非想非非想處。三摩跋帝。於其中間即便命終。乘此得生非想非非想天。身當得長壽久住。乃至八萬四千劫限而住。爾時彼人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為多眾生百千那由多俱致。乃至為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說法。說法已於後以無餘涅槃而取涅槃。時第二人。乘此仍在彼非想非非想天住。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如

(第三十一開):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大德修伽多。實如如來所說。世尊。當知彼人是其懶惰。若樂初第耶那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樂着彼處。即樂着已更不能與上人法合。不作方便計校用力。不 近善友隨順承事。不如實觀三解脫門。當知是懶惰人。世尊。彼菩薩摩訶薩大勤精進。聲聞少信是其嬾惰。世尊。見是義故。善家子善 家女所有善根。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有摩尼寶具多功能。將問作摩尼寶人言。此摩尼寶有何功能。問已彼隨所知如是為說。於中若多知者說多。若少知者說少。如是奢利弗。同證一法界已。乃有

(第三十二開):轉生聲聞智者。彼等隨勝功德而知。隨勝功德而說。隨其所問還如是荅。依有限智。以昔有限發願故。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無限智。以昔無限發願故。有無限無礙智。無限六波羅蜜。善巧方便成熟眾生。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昔行菩薩道時集無邊願。以是無邊功德法莊嚴故證於遍智。奢利弗。譬如波利質多羅俱毗陀羅樹。初生小 華其有香氣。彼閻浮洲諸生華香。若穌摩那。 若婆梨師。若占波迦。自余諸生華香。彼皆不及波利質多羅俱毗陀羅樹初生諸小華香。 如是奢利弗。其諸聲聞獨覺所有善根。若名

(第三十三開):聞若香。若威德若力。皆不及彼初發菩提心菩薩摩訶薩。何況入行。何況不退。何況一生補處。何況至灌頂時。何況住普賢菩薩行。何況在勝道場。何況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所有香。所有威德。所有力。具足此力所謂諸佛世尊。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濼河小河大河等皆入大海。然其大海亦不厭足。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陀那波羅蜜而不厭足。如是尸羅波羅蜜羼帝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弟耶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遍知。所有善根亦不厭足。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濼河小河大河

(第三十四開):等大海之內悉能含受。如是奢利弗。所有天龍夜叉。犍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那羅。摩圖片字 羅伽人非人等。乃至所有眾生等。菩薩摩訶薩悉能含受。與甘露味令彼等喜。奢利弗。譬如大那伽那大力士神所著鎧甲。閻浮洲人皆不能著。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所著鎧甲。為諸眾生著彼鎧甲。其諸聲聞獨覺不能著彼鎧甲。如是奢利弗。從初發心乃至坐勝道場。不舍菩薩摩訶薩如是鎧甲行菩薩行。奢利弗。初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應如是學。相應用力勤修於業。則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雪山王南畔所有

(第三十五開):諸樹。具足諸華諸果諸香。彼等諸樹。閻浮洲人皆不得用。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有無漏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彼等眾生皆不得用。如諸菩薩摩訶薩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諸眾生等皆當得用奢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所有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彼諸眾生皆當得用。若諸眾生不得用者。我無如是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奢利弗。譬如恆伽大河所流行時。彼流行處潤此大地令其津澤。又彼流行逼地而去。凡諸塵土草木葉等。彼流行時悉攝將去。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閻浮洲行

(第三十六開):住坐臥。如是等處攝諸眾生。令其善根皆得潤澤。又復行住坐臥逼切。諸無智行欲瞋痴行及顛倒行。皆攝受已行住坐臥。奢利弗。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聞此上說。雖多懶惰必須發大精進。奢利弗。譬如恆伽大河。有處流時作聲大聲。有處小聲有處無聲。如是奢 利弗得無生忍菩薩摩訶薩有處示現出生善根。有處自身示現隨順承事善友。有處自身為他而作善友。隨眾生器所堪。如是自身示現。奢利弗。譬如鏡輪若未善磨不善淨時。見其形像即不善淨。若彼鏡輪善磨淨時。然後分明見其形像。如是奢利弗。初業菩薩摩

(第三十七開):訶薩。如見自善根即承事善友。如承事善友然後增長佛法。奢利弗。譬如恆伽大河增長滿時。於其兩岸草木枝葉皆漂將去。乃至向於大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所有此岸助墮黑事。行於諸見險道。我皆將去乃至到無餘涅槃界。奢利弗。譬如恆伽大河有時增長多沫。於中有多樹等。根莖葉果拔已將去。於中復有第二大樹。猶生而住。後時第二年中。恆伽大河更長過前。前者大樹更及諸木拔已將去。如是奢利弗。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承事善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而為惡友力故。以昔業行力故。

(第三十八開):受五欲福娛樂受樂皆共隨行。於後必須承事善友。乃至當得無生法忍。何以故。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終不虛棄。彼等必當出世作佛號遍智者號普見者。奢利弗。譬如有時劫燒。彼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熾然。而作光明同一熾然。若燒若壞無黑無影。如是奢利弗。菩 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無一眾生可見。於彼眾生界中。所有眾生皆不知者。我於彼等當令作不退法。奢利弗。譬如彼大燄聚然時。所有諸毒諸藥。彼等皆同被燒。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若有乘眾生。若無乘眾生。我於彼等皆當平等說法。如彼願

(第三十九開):如彼信。彼諸眾生種種信行。當速令度不作二相。何以故。諸法無二不作二相。諸法無我於如不知。奢利弗。譬如彼大焰聚然時有焰。乃至光音天有焰。不能至爾許遠處。如是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雖平等入。而於十方世界智慧不轉。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法界證已具無量智。奢利弗。譬如彼大火聚。十方世界不來不去。而燒三千大千世界。彼火亦非無因。如是奢利弗。彼諸佛智十方世界不來不去。亦不共聚。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足智者。如實知十方世界諸眾生心行。彼智亦非無因。最上遍智。當如

(第四十開):是見。奢利弗。譬如月輪出時。當知蔽諸螢火 而作照曜。如是奢利弗。初發心菩薩生時長時。當知蔽諸具足分智聲聞獨覺光明而作照曜。何以故。彼作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具無邊光。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當知蔽諸星宿色光而作照曜。諸處星光皆不復見。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諸天。來閻浮洲。出如是聲。告如是聲。說如是聲。汝諸人輩。此菩薩摩訶薩。今從兜率天宮捨身。爾時此閻浮洲所有獨覺大智具者。皆聞聲已發心向於涅槃。何以故。最勝福田菩薩摩訶薩。從

(第四十一開):兜率天下時。有如是自在力。何況生時。何況行七步時。何況初出言時。我於世間最大最勝。我當必盡生老病死。何況出時。何況至道場時。何況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可雲最勝最上最大最妙無上無上上。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大地所有種子。彼等芽生有種 種名。同一地塵而有諸相。如是奢利弗。於一法界證已。種種界眾生出種種名。而不破法界。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當於彼時。我證一法界已。種種界眾生種種

(第四十二開):名字以智當說。以是若干大智。而亦不壞法界。法界亦不作二。法界亦無增減可知。奢利弗。見是義故菩薩摩訶薩。當思如是法行。雖恆伽河沙數諸佛滅度。法界亦無增減可知。現在十方世界所有諸佛世尊具無礙智。所有聲聞具於少智。法界亦無增減可知。虛空界極法界相應。如是當知。法界為極。佛法相應亦如是知。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虛空界無與相似者。如是奢利弗。法界亦無與相似者。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此深法當以智觀。奢利弗。譬如有人於大海中取諸滴

(第四十三開):水。彼皆一味所謂鹽味。如是奢利弗。於一法界出生聲聞。何以故。法界一而無二。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此深法中深處應當以智分別。於此法中般若波羅蜜當隨順行。非在余處廣說譬喻。於無我法。當思當觀當求當合。當生欲心。當發精進作業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大海有魚身長百踰闍那者。乃至身長七百踰闍那者。彼諸魚身雖復增長七百踰闍那。大海亦無增減可見。然彼七百踰闍那魚身死時。大海亦無增減可見。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如是學。雖有恆伽河沙數等

(第四十四開):諸佛世尊滅度。而法界亦無增減可見。復有無量聲聞滅度。法界亦無增減可見。此雖一味謂解脫味。而諸聲聞不能轉生是智。如諸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轉輪王有諸寶出。彼等諸寶余處不生。惟於宮內 出生諸寶。何以故。彼轉輪王昔作轉輪王業以作業故惟於宮內出生諸寶。如是奢利弗。 淨心菩薩摩訶薩。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欲施他隨其所欲。彼則出生。何以故。以彼先世善淨心故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發一 卷下 

(第一開,第二開)扉畫:教主釋迦牟尼佛說經處

(第三開):大集譬喻王經卷下 發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奢利弗。譬如有人入寶性中謂出寶處。問先入者言。丈夫。諸寶何似何相。於先入者報彼人言。丈夫。汝痴云何名入寶性。自見諸寶復問此寶。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是問。法界何似法界何相。奢利弗。於時諸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我今當示眾生如此法界為說令住。奢利弗。寶性者。所謂法界。入寶性丈夫問寶者。所謂愚凡夫輩。於先入寶性丈夫者。所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作是念。我出有價諸摩尼寶。或

(第四開):出無價諸摩尼寶。如是奢利弗。法界亦不作是念。有知我已出有限智。或有出無邊智。奢利弗。但於法界定隨所知得有限智。又於法界定隨所知得無邊智。奢利弗。譬如未竟一日即知若干剎那。若干羅婆。若干瓶。若干筩。皆知一日有若干殘。如是奢利弗。未竟出生苦集滅道。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知此是證信我說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未到菩提。奢利弗。譬如水聚下大地彼不令虛空多。如是奢利弗。雖恆伽河沙等諸佛世尊已入涅槃。而法界不見增減。無邊諸聲聞眾滅度。而法界亦不見增減。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

(第五開):薩應着如是鎧甲。所有眾生界不見增減。法界亦不見增減。我等作如是師子吼。乃至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無有是處我分別說。有人至海龍王邊。作如是言。我欲得破毛端為百分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時海龍王語彼人言。丈夫。汝欲百分破於毛端。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我不舍大海。如是奢利弗。於無邊眾生界。教授作力令喜大喜。彼作是言。我等不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我於法亦不作分。奢利弗。譬如春後夏月熱時。有人往詣恆伽大河欲飲其水。而有一人障不聽。飲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於彼無主

(第六開):大水聚中而作障礙。得是順不。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奢利弗。無攝法界。無攝諸佛法中。有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信解渴仰。而有眾生說大乘過令離令斷。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順不。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是故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聞是說已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欲精進相應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此大地中有地分所。於閻浮洲諸人無用。彼何者是。所謂坑坎缺崖棘刺高峻廢處。如是奢利弗。眾生界中有諸眾生。於諸眾生亦無所用。彼何者是。所謂

(第七開):發聲聞乘獨覺乘者。彼等於諸眾生則無所用。奢利弗。譬如有大地分。閻浮洲人得有用處。彼何者是。所謂具足園林華池。若有出金銀處。彼等閻浮洲人得有受用。如是奢利弗。眾生界中有諸眾生。於諸眾生得有所用。而彼等少。彼何者是。所謂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等為諸眾生而作歸依。畢竟作樂故。奢利弗。譬如大海中有無價諸摩尼寶。而閻浮洲諸人不得受用。如是奢利弗。雖諸阿羅漢聲聞有無邊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而彼等於諸眾生則無所用。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有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彼等

(第八開):為諸眾生受用。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若不為諸眾生受用。畢竟能作樂者非我善根。奢利弗。譬如尼瞿陀子其形雖小而生時長時多引多覆。如是奢利弗。其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善根生時長時。當知他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住。是故奢利弗。發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雖小善根不可輕賤。莫言不增長耶。何以故。發大乘人善根若增長時。當知作無量阿僧祇。奢利弗。譬如有人大富多財多受用具。多有貝玉珊瑚金銀等。所謂若剎帝利大家子。若婆羅門大家子。若長者大家子。彼等出街市時。誰欲看者看。誰

(第九開):欲至者至。誰欲問者問。爾時所有諸寶大摩尼寶。直多百千欲看者看。欲至者至。欲問者問。何以故。彼等心大於此賣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法此大乘中。欲問者問。欲說者說。何以故。彼等信大如是言說不斷。欲至者至。欲問者問。欲看者看。欲說者說。奢利弗。譬如所有大摩尼寶。其價乃大直多百千。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大價摩尼寶。頗與水精得共居不。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何以故。世尊。其摩尼寶。自與摩尼寶居。不共水精等。亦不可為喻。佛言。如是奢利弗。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與發大乘眾生。應當共居

(第十開):共行共游。親近承順給侍善事共修多業。彼於其間發覺令憶。以如是故即隨當學。奢利弗。譬如有人慾學於射。彼當憶念親近射師。何以故。彼學此處。當須其間發覺令憶而慰喻之。如是取弓。如是作拳。如是把弓。如是放箭。以其射師發覺令憶及慰喻故。彼即隨學當得成就。如是奢利弗。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應當親近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隨順供養。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應當共居共行共游共念。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親近隨順供養已。彼應其間發覺令憶。復當慰喻。彼於其間發覺令憶及慰喻時。

(第十一開):即隨當學。此是陀那波羅蜜。此是尸羅波羅蜜。此是羼提波羅蜜。此是毗梨耶波羅蜜。此是弟耶那波羅蜜。此是般若波羅蜜。此是方 便波羅蜜。如是當學。普遍種智。所有善根。彼應其間發覺令憶復當慰喻。彼即隨當學而得成就。奢利弗。譬如轉輪王。於閻浮洲中所去游處。閻浮洲人不驚不怖不傷不損。多舍金銀令住十善業道。作如是行。其轉輪王行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眾生。悲泣憶念轉輪王功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佛剎行時游時。彼應當學諸佛勝德。在在行處順法界行。彼去游處。令諸眾生不驚不怖不

(第十二開):傷不損。多舍金銀。令諸眾生住於十善業道。於十善業道上上令生。當如是行至無漏地。當如是作。所有行處彼諸人等。當學當念。此是我善友行。於諸善法攝者。作力者。作覺者。說甚深處者。攝我等者。所行去處。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學如是勝上功德。奢利弗。譬如彼轉輪王所去游處次第行處。彼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無量眾生歡喜欲得彼來。何以故。彼以善法教諸眾生。彼以善法攝諸眾生。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我所去處次第行處。於種種方諸佛剎中。彼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眾生歡喜欲得彼

(第十三開):來。何以故。彼當教諸眾生善法。又有種種善巧方便當攝眾生。奢利弗。譬如彼大價摩尼寶直多百千。彼欲求時從何處得。當於賣處。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隨其方便見諸眾生。堪為成器。彼處彼處而作方便教以善根。後當與取。種種善巧方便求已。教諸眾生合善法中。勸於菩提心中。奢利弗。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已共作是議。如是當取王位。當制王法。當持王位。當宣王教。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訶薩。熾盛修諸善根。承事多百千俱致那由多諸佛種諸善根。善修於慈常能普念。行於大悲喜菩提心。念道場

(第十四開):故而行於舍。彼如是等大信者。欲作師子吼者。欲澍法雨者。欲擊法鼓者。欲吹法螺者。欲豎法幢者。欲安法船者。欲度諸墮四流眾生者。無量劫欲著鎧甲者。欲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牢鎧甲者。欲轉無上法輪者。欲降伏魔羅及眷屬者。欲著不思鎧甲者。欲著無比鎧甲者。欲著諸三界最勝最上鎧甲者。如是等類諸善家子。一處集坐共作是議。我等應當攝諸眾生於彼無漏諸善根中。我等應當令諸眾生回向涅槃界。我等應當蘇息諸眾生於無為涅槃界中。奢利弗。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時。餘下賤人不得至於

(第十五開):彼處。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訶薩聚集坐時。余小分智具足諸眾生等。不能見示如是境 界。如諸菩薩摩訶薩示現。奢利弗。譬如大海有眾生身大如蟣子。復有眾生身大百踰闍那。復有眾生身乃至七百踰闍那。奢利弗。於汝意云何。豈彼大海不容彼等小身眾生。若彼大身諸眾生耶。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非是大海不容。世尊。由造業故彼諸眾生成於小身。由造業故彼諸眾生成於大身。佛言。如是奢利弗。以發願力故。諸聲聞少智。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智。何以故。彼

(第十六開):昔行菩薩行。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願。以造彼業成就乃至到無礙智最勝功德。奢利弗。譬如大海有諸眾生與摩尼寶不相近合不知彼名。何況受用。如是奢利弗。有諸善家子等於此法律中生。於彼法海具足游者。其諸聲聞獨覺猶不知彼三摩地名。何況具足諸三摩地而欲當行。以具足三摩地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射師作手作法。所放箭處彼處不虛。如是奢利弗。有善方便菩薩摩訶薩。以善方便攝取。般若波羅蜜具足。彼若發心當即不虛。無不攝取。無不回向阿耨多羅三藐

(第十七開):三菩提。彼菩提心即不入欲瞋痴。非欲所染。非瞋所惡。非痴所迷。彼若發菩提心。即不入色乃至不入識。不入我乃至不入受。非眼界非色界。不入眼識界。乃至非意界非法界。不入意識界。彼若發菩提心。即離欲瞋痴。若無欲瞋痴。即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若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即不可得。若不可得即無生滅。若無生滅即無斷常。若無斷常是名發菩提心。虛空界極法界究竟。虛空界業合方便智。是名發菩提心。奢利弗。譬如寶樹生時長時非無諸寶功能。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共攝

(第十八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如寶樹。奢利弗。譬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樹諸草枝葉。彼等皆為燈炷。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輪山大輪山王。目真鄰陀山大目真鄰陀山王。余諸黑山及諸石山。彼等皆為燈器。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流泉陂池濼河小河大河大海。彼等皆為油滿。若有聲聞乘獨覺乘善家子善家女。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前。然彼諸燈。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善家子善家女。彼因緣故福德多不。荅言甚多。大德婆伽婆。甚多大德修伽多。佛

(第十九開):言。奢利弗。於意云何。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燈。彼因緣故何者福多。如是語已。奢利弗言。世尊發大乘者乃至施一燈。福德是多。非聲聞乘獨覺乘以無邊阿僧祇無量燈施。如是語已。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以故。若諸菩薩摩訶薩陀那波羅蜜。即諸眾生陀那波羅蜜。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彼諸眾生。即得飲食衣服瓔珞乘等受用眾具。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彼諸眾生即得長者財穀倉庫等受用眾具。亦得田宅園林殿堂城邑聚落國土王都等受用眾具。奢利弗。略說諸菩薩尸羅。羼

(第二十開):帝。毗梨耶。弟耶那。般若。彼破尸羅眾生。乃至 無智眾生。當得智慧。何以故。彼初發心如散種子。當如是見。彼修行已猶如種子增長。不退轉地如成枝葉。一生補處猶如出華。彼如來地猶如成果。隨眾生欲如是取果。如來涅 槃當如是見。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由初發心如來出生。由於如來出諸眾生所有樂具。亦由如來出諸聲聞獨覺。奢利弗。以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月輪出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陂池濼河小河大河。彼處皆見月輪。而彼月天子於自宮不動。彼之月輪

(第二十一開):不近一處。而於諸處現月輪影。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訶薩。多諸佛剎。乃至多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剎。自身示現。彼諸佛剎所有村城聚落國土王都諸處。菩薩摩訶薩自身示現。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或復舍頭手足眼耳。或舍皮肉筋骨髓心。或舍子女妻妾宅舍村城聚落國土王都。或現無罪法祀大會。須食與食。須飲與飲。如是乃至騎乘衣服鬘香塗香床座倚枕燈明等。示現舍時。為攝慳 惜眾生故。乃至為舍五受聚故。有處示現尸羅波羅蜜。不缺不穿不斑不雜。亦如犛牛護尾。為攝破戒眾生故。乃至令住三解脫門故。

(第二十二開):有處示現羼提波羅蜜。若截手足及以挑眼自無瞋恚。為攝高慢瞋毒眾生耽富貴者故。乃至令住無生法忍故。有處示現毗梨耶波羅蜜。為懈怠眾生熾然精進故。厭離自樂令諸眾生住樂故。為攝懈怠小精進眾生令住精進故。乃至令住十地故。有處示現弟耶那波羅蜜。遊戲弟耶那解脫三摩地三摩圖片字帝。 為攝失念不正知無三摩地心亂心眾生故。乃至令住金剛三摩地故。有處示現般若波羅蜜。說難度深佛法故。處非處地非地。如眾生行為說法故。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訶薩。巧攝方便般若波羅蜜具足。如所欲得

(第二十三開):如是能作。如諸眾生信諸波羅蜜。如是為諸眾生示現諸波羅蜜。如諸眾生信色。如是為諸眾生示現於色。如信法本。如是為諸眾生說法。令彼眾生當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有樹能與諸欲。若有眾生欲得諸寶來到其邊。令彼眾生所欲得滿。若食若衣若瓔珞。若其眾生所須諸寶。金銀毗琉璃頗梨赤真珠碼瑙硨磲。如彼眾生有 所須欲。諸寶即生。彼與眾生。諸所欲樹。若割若破若斫。不見其樹割處破處及斫損處。轉更增長出種種寶。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訶薩。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有處示現屍

(第二十四開):羅羼帝毗梨耶弟耶那般若波羅蜜。巧方便為首。有處示現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須夜摩天。兜率多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魔羅身天。乃至諸梵身天。梵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乃至生阿迦尼咤天。示現自身說法。有處示現有想無想眾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有處示現此閻浮洲作轉輪王身。為眾生說法。有處示現轉輪王四分中一分王形色。有處示現力轉輪王形色。有處示現剎帝利長者大臣王臣小男小

(第二十五開):女婦女丈夫沙門婆羅門尼犍梵志天龍夜 叉乾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那羅摩圖片字羅伽人非人等乃至依城者形色。有處示現聲聞獨覺形色。有處示現下兜率宮。或入母胎。或出生。或梵釋奉接。或行七步。或口出言。我是 世間尊勝當窮生死。或詣學堂。或入天祠。或處宮內。或在閻浮樹下。或身出家。或至道場。或降魔羅軍眾。或證無上菩提。或轉法輪。或為四眾八部說法。或現涅槃。或一全身。或如芥子。或熾正法或現法滅。奢利弗。略說如諸眾生所信說法者。是諸菩薩摩訶薩。自身示現。為成熟諸眾生故。如諸眾生信諸法本。是

(第二十六開):諸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說於法本。令彼諸眾生等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住四大道示種種幻。所謂象馬車步。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四分兵來處去處。十方諸世界中可得知不。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彼幻來去不可得知。而彼幻非無因。佛言。如是奢利弗。彼佛知若來若去。十方諸世界中亦不可知。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以是智具足故。十方諸世界中。諸眾生所有心行皆如實知。而彼智非無因。彼智最上當如是見。奢利弗。譬如有人被捉咽喉。則諸處根皆當被捉。如是奢利

(第二十七開):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以遍智心菩提心中入諸佛法。護諸眾生。攝諸眾生。持諸眾生。奢利弗。譬如有人壽命百歲。將一滴水來與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作如是言。世尊。我寄此一滴水。願為持之莫雜余水。如來取已擲恆伽大河中。擲已彼一滴水向於大海。時彼壽百歲人過歲還來作如是言。世尊。與我前所寄一滴之水。不令雜余水者。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如是智。謂不思智。無比智。出三界智。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是智已從大海出彼前所寄一滴之水不雜余水。還與彼人。如是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

(第二十八):三佛陀。非一佛剎中說法。亦非二三四五。乃至非千佛剎中說法。種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不可量阿僧祇不可稱不可說無量千佛剎中說法。種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奢利弗。譬如春後夏月正熾熱時。有一丈夫乃與大眾欲過曠野。彼於行時遠見焰動。彼人慰喻彼大眾言。汝等但來有水可飲。爾時彼人令彼大眾望水不絕。速出曠野便得蘇息。不損不傷安隱無畏至自境界。如是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令諸聲聞欲入阿羅漢果為其說法如阿羅漢所作相應精勤用力。彼既作已

(第二十九開):便獲其利。奢利弗。若信是法。彼即信無塵法。若信無塵法。彼即信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若信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彼即於無塵法解脫。若於無塵法解脫。彼即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奢利弗。譬如漏盡阿羅漢在阿蘭拏山遠險之處誦時。彼處有響。彼時更有異人聞已。即得阿羅漢果。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是誰調伏。荅言。世尊。是阿羅漢。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漏盡阿羅漢。豈作如是念言。我若誦時當有眾生得調伏耶。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響從內從外從內外出。莫作是見。若諸

(第三十開):眾生所出音辭當如是信。若有是說彼亦隨我。奢利弗。譬如丈夫婦女於睡夢中。乃見如來與聲聞眾圍遶說法。奢利弗。於意云何。如來聲聞其實來不。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如是奢利弗。若人現見我聲聞眾圍遶說法。當信如夢。彼即現前見我及以法僧。奢利弗。譬如大海非無有寶而不取寶。何以故。彼於先世不曾作取寶業。是故彼摩尼寶黑不識不取。若人曾作摩尼寶業。彼即得入寶洲。入寶洲已取摩尼寶。如是奢利弗。非無法界。而不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但彼先世於佛境界。不作善根亦不發起。

(第三十一開):是故今入聲聞。彼等不行如來行處。亦無如來功德。不具如來力無畏等及無礙智。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具如來力無畏等及無礙智。奢利弗。譬如丈夫婦女執鏡自看面輪。見自面相便生喜躍。如是奢利弗。無聞凡夫不知影喻法本故。馳走流轉而生愛樂。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我今為諸眾生說法。令於流轉當知當斷。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信諸法空虛不牢。如是當行。奢利弗。譬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所作化。彼化生時無所生。滅時無所滅。於佛境界若問若荅此非二法。如來所化生時無所

(第三十二開):生。滅時無所滅。如是奢利弗。得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覺諸法無生。覺已不得一法。若生時生無處法生。若滅時滅亦無有為無為。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覺諸法無二故。奢利弗。譬如沫搏無有牢固。彼無牢固當隨順知。如是奢利弗。諸法無牢固。諸法是空。當隨順知。諸法如海本性無有二相。奢利弗。譬如水泡從因緣生。以一一因不能得生。如是奢利弗。凡有眾生因不正念欲取於生。彼皆虛無空不牢固。彼諸眾生於實際中不如實知。不見不入不覺。我為彼等眾生。昔著如是鎧甲。云何令彼諸眾生等當見實際。我應為說流轉輪

(第三十三開):回。奢利弗。譬如鳥行虛空無法障礙。如是奢利弗。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等。於諸法無礙際。無塵際。無二際。信於遍智。我說是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等。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神通比丘行虛空時。雖見其行不見步跡。如是奢利弗。見菩薩行。而不能說彼法及善根回向處。何以故。奢利弗。我所覺法不可言說。彼法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留荼緊那羅摩圖片字羅伽人非人等不能成就。唯除諸菩薩摩訶薩於諸世界最勝具足上智著大鎧甲。何以故。彼菩薩摩訶薩諸天等世皆不能及。奢利弗。譬如手足能作

(第三十四開):諸事。如是奢利弗。於此法本當如是見。奢利弗。譬如有人能以一指示現五指。於意云何。彼難作不。奢利弗言。甚難婆伽婆。甚難修伽多。佛言。奢利弗。我此說難。如虛空等法界。虛空等法覺已。為他解說此難於彼。我說希有。何以故。奢利弗。彼菩薩摩訶薩。虛空等法覺已。不作戲論而能增長。如是奢利弗。所有善根菩薩摩訶薩。當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善根皆是虛無空不牢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示現已。彼諸善根乃不欺誑。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着如是鎧甲。我信諸法是不牢固。若不

(第三十五開):入此忍者。不能成就八人法。須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羅漢法。何況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諸菩薩摩訶薩於諸三界最勝具足上智。奢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應近善友承事供養。何者善友。所謂示教行六波羅蜜。若以余教彼非善友。若菩薩摩訶薩。如是言如是教。如是應學諸波羅蜜。如是應學諸菩薩法。當知彼名菩薩摩訶薩真實善友。奢利弗。譬如以一滴穌擲大海中。於意云何。此為多不。奢利弗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於彼水中還是一滴。佛言。如是如是。奢利弗。諸聲聞獨覺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少

(第三十六開):攝不能為諸眾生而作利益。奢利弗。譬如以一滴油擲華池中。彼則遍滿不知其油滴法。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乃至諸有善根。為諸眾生當得受用。乃至究竟涅槃。奢利弗。譬如有一丈夫於大海中破百分毛取一滴水。於意云何。彼一滴水比於大海水聚。何者為多。奢利弗言。世尊。假使取百踰闍那。猶當是少。何況彼人破百分毛取一滴水。佛言。奢利弗。如是諸聲聞獨覺智如一滴水。諸菩薩摩訶薩知見如是海水聚。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是知見故。能成熟諸眾生。乃至將到無餘涅槃界。佛說此贊諸

(第三十七開):菩薩摩訶薩功德法本時。無量阿僧祇無邊諸眾生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阿僧祇無邊諸菩薩摩訶薩善根熾然增長勸行成就。無量阿僧祇無邊天人等世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佛說此經時。尊者奢利弗。及余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迦優波斯迦。天人乾闥婆阿脩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集譬喻王經卷下發二


思溪藏,是南宋靖康元年[1126]由湖州路王永從兄弟一家舍資刊刻的大藏經。又稱湖州本、浙本或南宋本。於思溪圓覺禪院刻板。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刻成,550函。到淳佑年間[1241-1252],經過一百多年,開始重新刊雕損壞的經板。補雕以後,經板恢復了使用。根據現在保留下來的思溪版大藏經來看,補板後又印刷了不少,圓覺禪院改名為資福禪院。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資福禪院遭到蒙古軍伯顏破壞,寺院、經坊以及大藏經板全部被燒毀。

闍那崛多(公元522-600年),華言「至德」,隋代著名譯師,犍陀羅國人,屬剎帝利種姓。父名跋閣邏婆噦(金剛堅),有五子,崛多排行第五。他童年時代,即發心出家,徵得父母同意後,投本國大林寺,禮勝名為師。年二十四,受具足戒。年二十七,與師結志雲遊,逾雪山,歷艱險,至厭但國。其地野曠人稀,所需飲食,無人營造。崛多為奉養其師,乃暫舍具戒。其後,師徒輾轉遷徒,經于闐、吐谷渾(今青海西岸)到達鄯州(今青海樂都)。三年長途跋涉,艱辛備嘗。同行法侶十人,有六人死於途次。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崛多等到達長安,草堂寺。至此,行止既定,崛多再登淨壇,重受具戒。未幾,被詔入宮,與帝共論佛法。帝井為其造四天王寺。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滅佛,強迫僧徒還俗,崛多等亦被逼改從儒禮,然彼等誓死不從,被放歸本國。他們離長安後,出甘州(今甘肅張掖),至突厥(今鄂爾渾河流域)。不久,其師圓寂,崛多孤身一人,隨緣弘化。時有華僧寶暹等十人,從西域采經東歸,途經突厥,聞高齊已亡,周武滅佛,正進退兩難,得與崛多相遏,彼此共結友好願弘大法。隋興,佛法重光,暹等先費經至長安。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崛多亦被延請至京。其時隋文帝楊堅幸洛,崛多前往奉謁,帝甚喜,當即委以譯事重任,「新至梵本,眾部彌多,或經或書,且內且外,諸有翻傳,以崛為主」產他經過十五年之辛勞,譯出《佛本行集經》等三十餘部。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崛多圓寂,世壽七十有八。

此本已經加入本站:宋刻本專題

註:經折裝 藏經紙本 每半葉縱25x橫11.3cm。收傳印記: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秘殿珠林、秘殿新編、珠林重定、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乾清宮鑑藏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
文件名:大集譬喻王經.上下卷.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宋刻本
文件格式:PDF清晰
文件大小:49.7M

直接下載

評論

  1. 加個鏈接吧 謝謝

    • 未曾

      鏈接已補充及以上

  2. 匿名

    閣主功德無量

  3. 匿名

    感恩網站,功德千秋!
    此百度鏈接不存在

    • 未曾

      感謝反饋,已作修復

留言評論